第一百四十五节 晋见太后(2) (第3/3页)
当然思索是在心里的,刚才太后的懿旨是叫龙天羽抬起头来,他只得抬头平视前方,鼻观口,口观心的摆出一副老老实实的神态,如同一根铁柱子似的站立着。
李太后细细打量着眼前的青年,心里再给这青年打着分数。要知道李太后早已经过了用皮相判断一个人好坏的年纪,前面就说过她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所以才在园子里面种的不是花木而是各种蔬菜。要说从龙天羽肯报门跪拜而入的开始,太后原本以为这后生不过是个贪权恋贵的小人而已,她心里面正想着为什么自己的侄女往日里精明的要命,咋就会看上这么一个无耻之徒呢?没想到进殿之后,龙天羽的表现完全和她想的不一样,可以用上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八个字,高度赞美的评语来评述这个年轻人的表现。尤其是她发现黑小子的抗压能力很是强悍,开始跪伏的时候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沉默带来的压力而屈服,反而能够在沉默中潜移默化的消除压力,让压力转化为自己保持姿态的动力,这份毅力,这份心志,尤其是这份神采,以李太后多年的阅历,在无数青年俊才当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也只有,也只有,哪位吧,也只有哪位当年见还是王爷的隆庆帝的时候,才有的风范。唉,逝者以死,他和龙天羽的相貌重叠在一起,仿佛历经十年,权倾朝野的容貌又出现在了眼前。李太后不由得感叹自己的年华,如同春水流去再也回不了头了,虽然她当初出于稳定朝局的政治目的同意了对于那个人的清算,但那个名字却始终铭刻在她的心里面的某个角落,也许有些钦佩,也许有些内疚,也许有些怀念,或者也许有些……
当然只是恍惚了刹那,李太后不愧为一个政治强人,很快就从往昔的记忆里挣脱出来,她为了掩饰刚才的失态,顺手从座椅边的茶几上端起了一杯茶水喝了一口,用平常的语气说道:“你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境遇奇特,那么你的心里面也别怨我多心。说句不好听的,这大明王朝的家难当的紧,皇上的身边总是充斥着各种的想要献媚的小人,而利欲熏心之徒不停的寻找机会削尖脑袋上位,以谋取更大的权利;我不管你是因缘聚合也罢,福星高照也罢,还是真的是个‘有心人’,今天我叫你来的意思就是要让你明白,这大明的天是有一定规则定数的,这大明的地是要讲究生存规矩的;如果有人不顾规矩和定数,硬要把大明的规律拉进不可预测的命运之中,那么这个人必然最后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所以不要有什么痴心妄想,好好忠心王事,这才是你富贵的源泉和家族兴衰的希望。如果你真有什么不该想的想了,不该做的控制不住自己将要做的哪一瞬间,想想今天的遭遇,年轻人冲动的特性应该能够消失一些,如此对于你,对于你身后的家人和族人,都会有所好处的。至于你说的哪些什么海贸的好处,我也没有耐心去听,这年头眼高手低的主可不占少数,说起来都是天花乱坠,仿佛自己是世间最高明的人士,可做起来却是着实的让人笑话,还是那句大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真假,因此是好是坏要看你日后的结局。”
李太后细细品味着自己最喜欢的碧螺春,在舌尖所带来的甘甜,又稍微有些苦涩的回味,眼睛不停的从头到脚的扫视着龙天羽,仿佛想要看透这黑小子对自己的这番话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心思。当初她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李洛的因素,确实存了杀龙天羽的心思,可当她得知眼前的这黑小子逃过一劫的哪个刹那,已经冷静下来的自己开始细细思量黑小子在京里面所干的勾当,对自己,对大明皇朝到底能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很快这位大明聪慧的女子发现,如果帝党、妃党、后党能够顺利的通过海贸结合在一起,用共同的利益目标维护起来,最终牢牢的掌握在皇家的手中,这样能够避免彼此间互斗倾轧的同时,可以让这些势力更加紧紧的抱成团去维护皇家的存在。当然,这件事情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也许对外能够抵抗敌人,可也同样有可能被内部的敌人掌握进而伤到自己。可这个话茬既然已经被人提了起来,就算现在把海贸的事情压制下去了,恐怕有心人日后还会继续下去,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作为一个通透世情的人物,李太后很明白人都是逐利的动物,眼前如此大的一块肥肉不去咬上一口,是绝对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太后自然有了计较,不如顺势而为,把事情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让即将发生的事情的轨道纳入到有利于皇家统治的规律之中,把所有可能因为海贸而产生的不安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样不是比单纯的压制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