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六节 询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六节 询问 (第3/3页)

情。这要换在另外的时刻不消说,立时就是死罪,可换在这里,那就是不同的说法了,所有的主审官员都作选择性的失聪,根本不去理会与海匪案无关的其他事情,只是抓住海匪案不放死死追问,反复推敲,在天将日落的时候,总算是所有人的过了一遍,大概的情况也都全部摸清楚了。

    张诚、张鲸、骆思恭等人坐在一边,确实做到了只带耳朵不带嘴巴,无论王家屏和一干主审们有任何的要求他们都是无条件的接受,和无条件的执行。但是张鲸在这里耍了个小心眼,既然主审官员们不记录,不追究,不关心其他的案件,那么作为皇上的眼睛、耳朵,东厂自然有义务去记录这些信息,以供日后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参考,也算是记黑账了。张诚同骆思恭在边上看着张鲸的举动并没有阻拦,对于他们来说,能够顺利的掌握这百多名官员的一些**,是件很不错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利益也是颇有好处的。

    最后王家屏拿了询问记录来找张诚,大家打开一看,百多名官员问题严重的有十二人,这里面有的人甚至还直接把朝廷的公文贩卖给了海匪,剩下的人其中大多数只是喝花酒的时候说了某些东西,再有就是都接受了河艳楼的馈赠确有其事,都愿意退赔赃款,并且认识自己的错误,写下具结文书,以备后案,可以说这百多名官员各个都或多或少的和河艳楼有些瓜葛,确确实实的是没有冤枉他们。看完之后张鲸同骆思恭二人没有表态,只是转头望向张诚,要说这种事情的临机处置上面,他们二人还不够资格参与进来,这是内阁对内相之间的较量,要知道这张纸虽然轻薄,但是却是异常沉重的载体,担负着百多名官员的前途和罪名。张诚看完之后默然不语片刻,说道:“不知道阁老的意思,对于这些官员应该如何处理。”

    王家屏看了看张诚,面无表情的说道:“哦,这事情正如刚才张公公所说,我受皇上委派、内阁委托的工作已经完成,我的职责也结束了,至于后面的事情,我还是想先听听张公公的意见为好,毕竟这单案件最主要的经办人和追查方是你们。”

    眯了眯眼睛,张诚一耳朵就听到了这里面的陷阱,听自己的意见,如此大的事情,自己能有什么意见,在皇上没有发表意见,内阁大臣们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的时候,自己冒出来轻率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往大里说这是无君无父,狂妄嚣张,往小里说,落个不谨慎,不检点是跑不掉的;再说了在这件案件里面,涉案的百多名官员的名单落实到最后没有一个人冤枉,这就是宦官集团的胜利,表明自己最大的功劳何须再多做些什么,这个时候是多做多错,只会让人觉得自己持功自傲,平白落了个下乘。

    皮笑肉不笑的张诚看着厅外的夕阳映红的天空,连阁老都不称呼,直接换了个名称叫大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他淡淡的说道:“王大人所言极是,你我职责在目前阶段都已经结束,至于后期的定案工作,我看似乎只有你我二人在此自说自话,显得有些轻率。我看还是交由皇上决断、内阁大臣们、内廷秉笔们一体审议的比较好。”

    听完张诚的话,王家屏哪里不清楚人家是看出了自己话里面的陷阱,但是他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和半点愧疚之心。因为对于自己这种士人来说,宦官原本就是同自己的利益是不相符的,必然是天生的对头,两者之间的争斗是天然的,是利益决定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也同样代表着皇权同文官集团之间的复杂关系,毕竟宦官集团真正代表的利益就是皇权。而正是如此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在进行,就说刚才的事情,不要以为王家屏不知道,这些没卵子的货肯定把所有官员主动坦白的其他情况,都记录了黑账,以供日后的不时之需。哼,也怪这些人不争气,自己满身的痛脚,却是怪不得旁人。

    既然张诚知情识趣没有多嘴多舌,王家屏自己倒要好好的去斟酌一二,等下回到了内阁之中,虽然整个内阁在这件事情上是统一对外的,但是毕竟牵扯到了具体的人和事,那么就存在利益的瓜分和纠葛,这就要看怎么在内阁几位大佬内部之间让这种平衡达到一种微妙的状态了。其实这也是申时行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保持朝野的平衡、保持内阁的平衡、保持皇上同文官之间的平衡,只是这次,王家屏的心里面不由的摇了摇头,他有些同情申时行,这次的事情恐怕申大首辅的白头发又要多出几根来了,事件牵连甚广,瓜葛太深,别的不说就说这份名单里面同自己有关联的就不下十多人,要想把关系处理平衡了确实是不容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