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节 厮杀结束后的连锁反应(3) (第2/3页)
上心头,既然如此不如先来个拖字,等会儿用争取的这些时间,把兵仗局同京城武库里面的关系去屡屡顺,看看自己有没有沾包,然后争取主动出击掌握先机,有什么问题也好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不至于最后失去控制。打定主意后,
张鲸倒没了刚开始时候的心慌,淡定的扫视了几眼看着自己的官员们,说道:“呵呵,诸位大人,都如此看我让我有些心慌意乱啊,刚才如果真如郑小官人等人所述,那么这件案子恐怕是本朝开朝以来的第一件惊天大案。不过呢,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并不是怀疑郑晓光官人的诚信,只是这么大的事情咱们也不能就评诸位小官人的言论就下判断不是,刚才骆都督不是已经派人去寻找武库证据了么,我觉得一切的结论和判断,先等武库挖出来,数量得到清点,一切证据都掌握扎实了以后,咱们再谈其他的。我们把情况查实上报朝廷,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至于其他的举措嘛,如果情况真如郑小官人所说情况属实,如此的通天大案,可不是哪一位想要掩盖就能掩盖起来的,也不是在座的诸位能够处理或是解决的,不知道诸位大人以为然否。”
这番话声声都在道理上,在场的诸位官员,就连和宦官尿不到一个壶里的顺天府尹海尚都连连点头。不一会儿骆思恭的属下回来禀报说,石屋损坏塌方严重,地窖口很难一下找到,清点武器,全部查实证据需要不少时间,恐非一两日能够解决的。
听到锦衣卫的人如此说话,张鲸的心中暗喜,知道这个拖字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下面就该把问题争取掌握在东厂手中,虽然张鲸的心里不停的打着鬼主意,但是面上却流露出一副严肃的摸样讲道:“诸位大人,案件虽然要甚久才能掌握关键性的证据,可皇上那里还等着我们的消息呢,总不能让主子爷等咱们这些人等太久吧,要不诸位大人咱们不先入宫去把这些初步了解的大概情况告知皇上,让他老人家心里也有个数,诸位大人意下如何啊~!”
迟疑了一下,费长清看了眼海尚说道:“张公公所言甚是,可这战绩……~!”原来费长清是担心这些杀死杀伤匪徒的功劳落不到自己头上。东厂和锦衣卫是自成一派,人虽然也有纷争,但是都是皇家鹰犬,穿一条裤子,同一个鼻孔出气的主,而自己同海尚,一个是武臣,一个是文臣,都不是內宦体系中人,别到时候张鲸同骆思恭二人过河拆桥,黑锅成了自己的,功劳全成了他们的,到最后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可真正是哭都来不及。
海尚听到这话,也是官场打滚多年的人物,如何还不明白当中的奥妙,捋了捋胡须开声讲道:“张大人言之有理,可谓是老成谋国之举。只是这件事情恐怕不但皇上需要知道,诸位阁臣如今也已经得到了消息,需要我等有个解释。以下官浅见,咱们不如联名把今日的事件当场写个奏折,好让皇上与诸位阁老们看的清楚明白么。”
诸位老官油子闻弦歌而知雅意,哪里还不清楚这是海尚在暗地里表示,今天在场的诸位官员既然定了军功分摊,把坏事变成好事的计策,那么咱们就把它落实到纸面上,到时候都签署了名字,大家都成了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有了什么事情,必须共同进退,谁也别想跑掉。
在边上从头到尾没怎么说话的骆思恭,在事情已经很清楚明白了之后,心里面对这个事情也有了谱,点了点头,一副深表赞同的摸样开声言道:“海大人所言极是,我再补充几点,供各位同僚思量。其一,对这件案件的定性问题,这个诸位大人要斟酌一二才好,案件如果说是定成谋逆,那么是一种说法,如果说成是倒卖兵器案又是一种说法,相信大家都清楚对于案件的定性、结论,和最后执行力度,以及相关犯人定罪审理都是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在奏折上如何表现出来,咱们大家要有个共同的意见,不能说你说是谋逆案,我说是兵器案,到时候各执一词,上官问起话来自相矛盾,与奏章相悖,恐怕免不了吃瓜落。
其二,现在不单单是上奏朝廷的问题,还有追查凶顽,整治幕后黑手的问题。根据刚才几位青年人的口录,匪徒从进攻到退走,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这些都表明了其后面有着莫大的势力在进行暗中操作,对于这点我们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不但我们能认识到,朝中的大臣和皇上也都能清楚知道这点,匪徒的首领没有落网,上面肯定要对我们施加压力限期破案,所以我们必须几个部门同时出击,走在前面,加大力度追查幕后黑手,以应付随之而来的朝野压力。在此我建议由东厂、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