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八章 龙盘仙酿 (第2/3页)
可拿,谁去管人家闲事?
风口镇李书记同意女儿来向阳村小学任职之后,酒厂的手续也下来了,就在镇里的工商所注的册,该有的投资优惠也都有,税收还享有免三减二。
镇里的各级官员都没拿这酒厂当回事――这样的村办酒厂如果不生产假酒,能赚钱才是怪事!如果生产假酒,那时再去查去,张自强不是不买众人的帐吗?向阳村的人不是自成一体吗?到时候自然让他们知道,那锅把子是铁铸的!
镇里的官员们是什么打算与向阳村人无关,大棚菜照种,张母身体好了便闲不住,她不太管事,偏偏爱亲自种些菜,张自强与阿难劝说两次,见她执意要干也就作罢,酒厂也开始生产,厂里招了八十多个员工,只有几个管事的是向阳村人,其他的都是从外村招的。
以小酒厂的设备与人员数量来说,正常标准应可以年产上千吨酒,可酒厂的员工都是生手,虽然经过短时间培训,做事仍旧máomáo糙糙,照这速度下去,一年能产个五百吨就不错了,急得请来的两个老师傅直跳脚。
好在山区人纯朴,拿人家多少钱就得干多少活的理都懂,有那么两个偷jiān耍滑之辈,被同村人一说也都不好意思偷懒,大家活干得不熟,挨了老师傅的训,又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张自强听说后要给他们算加班都不肯,最后加班时提供晚餐了事。
小酒厂离村子还有些距离,周边也没住户,那酒槽味虽浓,但散发在这山野之间却有股独特的香味,稍远点就闻不到了,现在办厂的环保要求高,张自强也不愿破坏环境,厂内的废水都是经过处理之后再排出,临近村里又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厂里做事,所以一般办厂的那些麻烦事,张家酒厂一件也没碰到。
不知道张家从哪里找来那么多做工精致的大木桶,一吨酒还装不满两个大木桶,运到窖藏洞里藏上半月,张家的老二张明德就带着自家的几个人在窖藏洞里紧闭库门忙上半天,又过十来天后,山外运来一车车空酒瓶,厂里的工人们便装瓶贴标。
直到这时那些镇里的人才知道,张家酒厂根本不是生产假酒,而是新注册了一个品牌,酒名:“龙盘佳酿”,还有种好点的叫“龙盘仙酿”,镇里大多数官员闲得发慌,见张家人不知天高地厚,凭屁大点实力就想办个新酒厂,全都等着看笑话。
可没过多久山外就开来一个车队,共有十来辆大卡车,一次性的将酒厂存货全部拉光,最让人疑惑的是,四明县城从来就没见人卖过这种酒,别说四明县城没地方卖过,就连市里乃至天南省城临湘市,都没见有地方卖过这种酒。
酒厂一没销售合同二没出厂价格,这个帐还真查不清,何况现在还处于免税期内,土皇帝李书记发了话,也没谁敢去查,所以张家人到底赚没赚钱,赚了多少没人知道。
到十月份时,向阳村就有些外来人在四处转悠,还在向风口镇的一个居民打听张家酒厂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