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第2/3页)
粮食弹药啥的都慷慨一点总之是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中国政府提出的保证通往欧洲铁路畅通的要求很快得到了贯彻执行在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粮食救济之后两个政府都开始花大力气整顿铁路沿线。唯一令沈从云不满的是俄国人的铁轨和欧洲采取的不是一个标准走到一半的时候是要换火车的。当然这个问题就得靠小毛奇出面和德国方面协商让德国方面头疼了。
在这个问题上德国人再一次显示出了高效率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第一批增援欧洲的中国快集团军十五万军队和装备顺利的在德国境内下车同时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也抵达了德国。中国提供的军需物资主要还是集中在食品和药品方面。
随后抵达德国的是一支中国空军的三个空军师的人员和飞机。至于飞机所需要的弹药中国方面提供技术由德**方提供。
这一时期的空军主要任务还是用于侦查交战国双方尽管已经开始使用轰炸机了但是使用规模都不是很大由于飞机的性能限制空军在地面战场上挥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在如何使用空军的问题上和重视程度上中国人明显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一点在马来湾的海战上已经证明了。关于中**队的新式装备和新战术在小毛奇给国内的报告中已经做了一定的描述不过当快集团军的新式坦克和空军的大量飞机出现在德国的时候还是让德军派来的观察人员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德国人是有点刻板的但是并不等于德国人对新技术和新战术有抵触思想相反的是德国人在对于运用新装备和新战术方面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最初德国人有点想不通中**队为啥要自派大量的飞机过来当空军地观察员见到中国性能出色地轰炸机以及新式重磅炸弹的时候。就已经有观察员开始打报告给总参。怀疑眼前这一直高度机械化的中**队是否在运用一种全新的战术而且还是一种成熟的战术。同理德国6军方面观察员看见中国快集团军装备地八百多辆新式坦克的时候。再比较一下英国人使用的坦克立刻就领会到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远远的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德**队在与协约国的战斗中可算是吃够了坦克的苦头了当德军观察员看见快集团军装备地六十毫米平射炮地时候立刻就反应过来这玩意是做什么用的了。
由于中国快集团军的抵达德军总参很快就单独设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对外称情报1处。对内称“中**队调研处”。
整个战役的准备时间。并没有沈从云预计的那样的顺利一直到8月初第二阶段的运输工作还没有开始毕竟从俄国到德国的道路还是远了一点俄罗斯也确实大了一点。诚然沈从云自打开战以后一直在努力地为缩小俄国的疆域奋斗就7月份的中俄谈判进程来看由于俄国两个对立政府的刻意拉拢。沈从云谋取西伯利亚以东的荒无人烟地区地努力已经初步达到俄国割让叶尼塞河以东地区地和约已经签署接下来其他地盘的归属问题继续慢慢地扯皮就是了。总之沈从云的观点是慢慢谈不要紧俄国两个政府继续对立就成。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列宁同志很大方。为了政权的稳固割让土地的时候是不会手软的所以孟什维克先生肯定不甘心落在其后。
唯一让沈从云有点不满意的是。两个俄国政府都在狮子大开口的要钱要粮食要装备沈从云觉得他们实在是太不上路了不过为了维持现状也只能是挤牙膏似的略微满足一下他们的要求。总之有一点是明确的中**队的占领区内证训部一定要全面落实好相关的政策不能让当地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