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第2/3页)
全国的所有报纸又一次销量猛增城市里到处都是在传阅胜利消息的人们即便是在农村每一个村口都围满了
识字的农民们听着乡里的宣传员。一字一字地告诉队把洋鬼子打败了过不了多久洋鬼子就别想欺压咱们中国人了。
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胜利的这一刻彻底的爆了出来。
《中央日报》表社论文章《向北!向北!打到彼得堡城下》。全国上下似乎都弥漫着一种情绪只要我们的军队再加把劲。明天早晨就干掉全部俄军连莫斯科拿下都不成问题。
沈从云看见这篇社论的时候脑袋都大了一圈开什么玩笑啊?是哪个王八蛋写地这篇社论?有没有脑子?俄军常备军一百万。总动员的话半年内能拉起五百万大军。还打到莫斯科城下呢?现在中央财政都在愁正在苦思冥想上哪再去弄点钱回来子道、炮弹、军需这些都是要白花花的银子买回来的。
“混蛋!太不负责任了!”沈从云气地把报纸一摔叫来柳婷没好气的吼道:“你走一趟。告诉你们报社的总编辑以后不许这种不过脑子煽动百姓的文章。醉露书院”
柳婷也不生气。而是上前柔声道:“别生气嘛不就是一篇社论么?按说这《中央日报》这种全国性的大报纸政训部应该审核过相关的稿子地。
你不能什么事情都问报社吧?”
这么一说沈从云想起来了李维这个家伙最近不正在忙着什么英模报告会的事情么?也不知道搞地怎么样了。正好现在把他叫过来问一问。
沈从云还没开口让人传李维呢门口李耀祖就已经轻轻的敲门进来道:“大人政训部的李大人求见。”
沈从云听了不由微微一怔道:“好嘛。来的还真的是时候。”
李维这几年很有点春风得意地味道政训部这个部门别看不起眼比起工业部、教育部这些部门来说也没啥实际的定位可是权利很大。
最初的政训部不过是为了强化军队地思想教育设立的基本上就是沈从云给军队洗脑的工具。随着沈从云确立了国家第一人的地位后政训部因为有监督的功能势力急剧膨胀从军队中快的向外扩散到几乎每一个部门。报纸等舆论工具原本属于宣传部的管辖范围因为宣传部是从政训部中分出来的对舆论的控制权利实际上还是有政训部来进行的。
手上有实权到哪里都受人追捧这种日子过的长了李维很自然的会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当然了李维是个聪明人晓得这一切都得感谢沈从云的提拔赏识平日里可谓挖空了心思去讨好沈从云。比如现在沈从云身边的柳婷就是当年李维和死党王钟的得意之作。
身为国家领导人沈从云自然清楚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特务政治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的大环境下国家安全很多时候是来自内部的。政府对舆论的监督更是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李维做的这些事情沈从云也是默许的但是今天这篇文章实在有点让沈从云来气了。《中央日报》这篇社论说的好就是为旅顺的胜利推波助澜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说的不好就是误导民众把新中国理解成世界一流的强国。
事实上新中国这些年对然大力展建设可是距离沈从云心目中的工业化国家差距巨大。中国95%以上的地区还出于落后的封建农业体系状态下国民的教育问题同样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很多地方的县市连一所完全中学都没有。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钢铁产量目前也仅仅达到年产2oo万顿连美国的一个零头都没达到。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国缺乏优质铁矿的缘故带来的限制要不是沈从云霸占着越南一目前的炼钢技术要达到目前的水平也许还有一定的差距。
生气的沈从云嘴角会微微的扯动李维一进来就注意到了心里立刻给自己提个醒说话一定要注意了别触霉头。
“这篇文章是那个混蛋审核的?报纸头脑热你们政训部也跟着脑子进水了么?还打到彼得堡呢你去还是我去?几百万俄军是纸糊的还是泥捏的?一阵风就能吹倒的么?”
沈从云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问李维立刻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说实话这篇社论当时手下是征求过李维的意见的李维看了没觉得有啥不妥。觉得挺长志气的应该对沈从云的胃口也就点头同意表了。没想到自己漏掉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沈从云一贯地都非常反感好大喜功的做法。而这篇社论恰恰脱不开这个嫌疑。
李维脑门上的汗珠子冒出来了别看在外头整天一副天子近臣。高人一等的派头到了沈从云跟前就是老实地学生见了老师。
“这个学生监督不利。校长责罚。”李维赶紧认错这时候嘴巴硬是要倒霉的。
“哼哼!旅顺大捷舆论是要配合好宣传工作可是我们有些人脑子一热。什么话都敢写都敢说。你作为监督部门的负责人。对这种现象要严加控制。”沈从云说了一通脸上的神色好了一些李维赶紧上前低声道:“学生回去一定传达校长的指示严加管理。”
沈从云也没有过得责备的意思李维毕竟是亲信之人。这样地手下适当的说两句就是了。
“好了今天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