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有米不卖 (第2/3页)
。在政训部和军法处地联合监督下做到了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老百姓似乎很快就接受了新军地存在。毕竟新军比起以前的八旗和绿营来那可要可爱的太多了。
大街上最近时常可见一些拎着石灰水桶地士兵在墙面上粉刷了一些标语。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打到满清建立共和”这一类的标语渐渐的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出现一些手臂上绑着红袖章的士兵每天都在街头搭起台子打着快板等简单的乐器唱着一些自编的词内容大致都是满人将本族之外的人当奴才一类的词。
老百姓最关心的永远是有没有下锅的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各家粮店的米价开始上涨开始的时候涨价也还能买的到米粮只是沙子掺的多和少的问题。十几日后随着大街小巷贴满了限制米价上涨的告示后一家一家的粮店先后挂出了“米粮售完”的招牌关门不营业了。
“人和”粮店是京城里最大的粮店了分店都开了十几个几乎遍布全城。稍微有点路子的人都知道粮店的后台是以前总领旗务的怀塔布。
秋风萧瑟的早晨天还有完全亮呢“人和”粮店的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等着买米回家下锅的。
太阳刚刚露个脸儿粮店的窗口拉开里面露出一个长脸的伙计没好气的
:“大米每斗五两高粱米一两棒子面一两五。”
门外等候的百姓听了一阵哗然有人高声道:“昨天不米价还是四两一斗的今天怎么就五两了?”
店里的伙计一副不爱搭理的口气道:“你啰嗦什么?不买就滚蛋。你们没见那满大街的告示上说了么?米价最高五两一斗我们可是按照告示来卖的。”
日子还是要过的饭也是要吃的百姓们闹的一阵最后还是乖乖的交钱买粮食买完了背着袋子里的粮食边离开边咒骂着。
“这棒子面里头的沙子也太多了回去媳妇准得骂我。”
“这米都霉了是人吃的么?”
林林种种的埋怨声似乎根本不起什么作用最后消散在北京城的天空中。
“人和”粮店对面的街口处三五个游手好闲的汉子双手笼在袖子筒内目光似乎四散游离的样子稍微注意一点不难现这些人的耳朵竖起着听着前来买米的百姓的抱怨声。
马路边的“兴达”茶楼的二楼靠窗位子上一个面色阴冷的书生正默默的用阴森森的目光注视着对面的一切。
“今天的粮食买完了明天开始本店关门暂停营业大家伙见谅了。”咣当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