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炮灰 (第2/3页)
总统的构想已经在沈从云的脑海里初步形成。民主无疑是一种进步可是民主是建立在人民需要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国情之上的。沈从云计划用自己的有生之年让中国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明白共和是一个大势所趋的事情只有到那个时候沈从云才有可能放心的解除独裁。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三十年这是沈从云最起码的估计。
随着地位的一天一天的提高沈从云一天比一天的感觉到孤家寡人这个词的含义还是苏东坡说的好啊“高处不胜寒”啊高处总是孤独的因为高位者总是有意无意的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
弗朗索瓦完成登6后意外的现山东百姓一个一个的兴高采烈的荣成百姓居然敲锣打鼓的欢迎这支“叛军”。
“上帝啊中国百姓不都是最听皇帝的么?”弗朗索瓦兴奋的问身边的政训部主任的时候年仅25岁的师政训部主任李昌河微他:“山东毗邻江苏沈督在两江推行减租减息的活动早就传到山东境内了加上之前新军在山东的时候秋毫无犯拿老百姓家里一把米都是要受军法严惩的。沈督曾经对我们说过老百姓的要求其实是最简单的稍微尊重他们一点稍微给他们一点实惠让他们别饿肚子他们就能记住你就会欢迎你。”
军纪严明的新军有条不紊的进城时弗朗索瓦看见一些妇女拿着鸡蛋花生啥的不住的往士兵口袋里装的时候弗朗索瓦总算是有点明白这个道理了。
山东登6顺利完成后北洋水师的命运也就基本注定了。镇守文登的阎得胜再次挥了逃跑将军的本色不等新军靠近。带头狂奔往烟台而去。登6新军在文登休息一日后一路高歌猛进山东布政司戴宗骞一兵不很有耐心的呆在威海也不知道他打地什么算盘东西两路新军夹击威海的态势已经形成。
天津的刘永全。总算是为了贪小便
头付出代价了。在天津休整两日后。部队往廊坊出从保定调集来的大量机车顿时让刘永全傻眼了。虽然通州比较进可是认的腿怎么跟火车轮子比?
更可气的是刘永福一道命令第一军工兵旅就归了蒋怡鼎指挥不为别的工兵旅在一个团地步兵掩护下。率先在前面开路现有铁路被毁立刻修复。到了廊坊刘永全愁眉苦脸地让第二全体官兵准备步行地时候蒋怡鼎则悠哉的在下令部队连火车都不用下继续北上。
结果很显然刘永全赶到通州的时候已经有人困马乏的迹象了就这样还得担心通州城里的北洋新军的出击。忙碌到半夜刘永全确定即便是敌人出击。也没有问题的时候才算是一头倒在床上睡地跟死猪一样。不要说。第二天也是不可能立刻动攻击的顶多是试探一下虽然军统局送来的情报已经很详细了刘永全还是不敢大意。
蒋怡鼎这边情况就好多了到了长辛店外围蒋怡鼎还是很谨慎的先布下防线对面的董福祥甘军是左宗棠西征的时候拉起来的队伍三十个营的编制。有趣地是历史上甘军曾配合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打了一个月结果未遂一万多人地编制打个使馆区都打了一个月没结果这其中有很多东西虽然说不清楚不过甘军的战斗力似乎也就那个样子。所以沈从云在平时和部下谈论北洋军的战斗力时很少提到甘军主要还是以聂士成、袁世凯地部队为主。历史上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事情那就是北京城的里八旗子弟所谓的豆腐渣八旗军在守卫北京的时候爆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用抬枪、弓箭等古老的兵器居然给八国联军造成了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