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官军总动员!征讨关东的大号令! (下) (第2/3页)
一旦关东平定、江户落城,奥羽、北陆、东海诸藩降服,则盘踞大阪之贼寇亦当不战自下……”
――――――――――――分――割――线――――――――――――
凡是自诩为圣君贤主的帝王,无论是否真正具备军事经验,似乎都有纸上谈兵的喜好。
而仁孝天皇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下一步的战略部署,他早就酝酿好了腹案。
简单来说,就是全面动员近畿各路挂着“官军”旗号的武装力量,分为三路大举东征。
根据自古沿袭下来的地理政区划分,这个岛国的主体部分,由“一畿七道”组成。京都以西的地区暂且不论,在京都坐落的近畿平原东边,从南到北依次被分为北陆道、东山道和东海道,这三个“道”,既是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也是三条自京都出发的交通要道的名称。
其中,江户城就位于东海道尽头的关东平原,而幕府的直辖领地也主要分布在这里。
再往东北方向,就是理论上归镇守府下辖的陆奥和出羽边疆,然后是蛮荒之地的虾夷岛。
因此,所谓的三路东征,就是分兵沿着北陆道、东山道和东海道,向东方齐头并进,沿途收服各个坚持抵抗或摇摆未定的藩国,最后攻入已经元气大伤的江户城,继而平定散布在陆奥和出羽的东北诸藩,一举摧毁旧幕府体制下的所有残余势力。
为此,仁孝天皇在朝廷官制之外,特设了三名全权总督,担任这三路大军的统帅――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部署,也是对未来政治权利的一次分配。
首先,来自“海外友邦”的龙巫教特使艾克林恩,被任命为东山道总督,带着他自行拼凑起来的图坎草原蛮族骑手、耐色瑞尔帝国南方政府派来送死的帝都近卫军、若干龙巫教精锐杀手、以及本地临时招募一些附庸杂兵,合计约摸五千余人,沿着最为崎岖坎坷的美浓、飞弹、信浓、甲斐一路向关东挺进。
其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