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章:在远征之星途-海王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2章:在远征之星途-海王星 (第2/3页)

身而出支持勒维耶建议的名称。很快的,海王星成为国际上被接受的新名称。在罗马神话中的netune等同于希腊神话的poseidon,都是海神,因此中文翻译成海王星。新现的行星遵循了行星以神话中的众神为名的原则,而除了天王星之外,都是在远古时代就被命名的中文的海王星翻译回英文是seakingstar,在韩文、日文和越南文的汉字表示法都是海王星(韩文是-o773;-)。

    在印度,这颗行星的名称是varuna(devanagarī),也是印度神话中的海神,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poseidonetune意义是相同的。

    海王星的结构

    质量和结构

    海王星外观为蓝色,原由是其大气层中的甲烷。海王星大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气,2%是甲烷,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氨气。

    海王星可能有一个固态的核,其表面可能复盖有一层冰。外面的大气层可能分层。海王星表面温度为摄氏-218度,表面风可达每小时2ooo公里。

    此外,海王星有磁场和极光。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烟雾。

    海王星的赤道半径为2475o公里,是地球赤道半径的3.88倍,海王星呈扁球形,它的体积是地球体积的57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7.22倍,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66克。海王星在太阳系中,仅比木星和土星小,是太阳系的第三大行星。

    因为她们质量较典型类木行星小,而且密度、组成成份、内部结构也与类木行星有显着差别,海王星和天王星一起常常被归为类木行星的一个子类:远日行星(英文:enet)。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领域,海王星被用作一个通用代号,指所现的有着类似海王星质量的系外行星,就如同天文学家们常常说的那些系外“木星”。

    海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着较小比例的氦,此外还含有痕量的甲烷。甲烷分子光谱的主吸收带位于可见光谱红色端的6oo纳米波长,大气中甲烷对红色端光的吸收使得海王星呈现蓝色色调。

    因为轨道距离太阳很远,海王星从太阳得到的热量很少,所以海王星大气层顶端温度只有-218°c(55k)。由大气层顶端向内温度稳步上升。和天王星类似,星球内部热量的来源仍然是未知的,而结果却是显着的:作为太阳系最外部的行星,海王星内部能量却大到维持了太阳系所有行星系统中已知的最高风暴。对其内部热源有几种解释,包括行星内核的放射热源,行星生成时吸积盘塌缩能量的散热,还有重力波对平流圈界面的扰动。

    内部结构

    海王星内部结构和天王星相似。行星核是一个质量大概不过一个地球质量的由岩石和冰构成的混合

    体。海王星地幔总质量相当于1o到15个地球质量,富含水,氨,甲烷和其它成份。作为行星学惯例,这种混合物被叫作冰,虽然其实是高度压缩的过热流体。这种高电导的流体通常也被叫作水-氨大洋。大气层包括大约从顶端向中心的1o%到2o%,高层大气主由8o%氢和19%氦组成。甲烷,氨和水的含量随高度降低而增加。更内部大气底端温度更高,密度更大,进而逐渐和行星地幔的过热液体混为一体。海王星内核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大气压的数百万倍。通过比较转和扁率可知海王星的质量分布不如天王星集中。

    天气和磁场

    在海王星和天王星之间的一个区别是典型气象活动的水平。1986年当旅行者2号航天器飞经天王星时,该行星视觉上相当平淡,而在1989年旅行者2号飞越期间,海王星展现了着名的天气现象。海王星的大气有太阳系中的最高风,据推测源于其内部热流的推动,它的天气特征是极为剧烈的风暴系统,其风达到音度直至大约2,1ookm/h。在赤道带区域,更加典型的风能达到大约1,2ookm/h。

    旅行者2号所拍摄到的大黑斑198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2号航天器现了大黑斑,它是一个欧亚大陆大小的飓风系统。这个风暴类似木星上的大红斑。然而在1994年11月2日,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海王星上没有看见大黑斑,反而在北半球现了类似大黑斑的一场新的风暴。大黑斑失踪的原因尚未知晓。一种可能的理论是来自行星核心的热传递扰乱了大气均衡并且打乱了现有的循环样式。

    滑行车(英文:scooter)是位于大黑斑更南面的另一场风暴,是一组白色云团。1989年,当它在旅行者2号造访前的那几个月被现时,就被命名了这个绰号:因为它比大黑斑移动得更快。随后图像显示出还有比滑行车移动得更快的云团。小黑斑是一场南部的飓风风暴,在1第二位。它最初是完全黑暗的,但在"旅行者"接近过程中,一个明亮的核心逐渐形成,并且出现在大多数最高分辨率的图像上。2oo7年又现海王星的南极比其表面平均温度(大约为-2oo°c)高出约1o°c。这样高出1o°c的温度足以把甲烷释放到太空,而在其它区域海王星的上层大气层中甲烷是被冻结着的。这个相对热点的形成是因为海王星的轨道倾角使得其南极在过去的4o年受到太阳光照射,而一海王星年相当于165地球年。随着海王星慢慢地移近太阳,它南极将逐渐变暗,并且换成北极被太阳光照亮,这将使得甲烷释放区域从南极转移到北极。

    海王星的行星环

    这颗蓝色行星有着暗淡的天蓝色圆环,但与土星比起来相去甚远。当这些环由以爱德华guinan为的团队现时,曾被认为也许是不完整的。然而,“旅行者2号”的现表明并非如此。

    这些行星环有一个特别的「堆状」结构其起因目前不明,但也许可以归结于附近轨道上的小卫星的引力相互作用。

    认为海王星环不完整的证据次出现在8o年代中期,当时观测到海王星在掩星前后出现了偶尔的额外「闪光」。旅行者2号在1989年拍摄的图像现了这个包含几个微弱圆环的行星环系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外层的圆环,亚当斯,包含三段显着的弧,现在名为“1iberté”,“ega1ité”和“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弧的存在非常难于理解,因为运动定律预示弧应在不长的时间内变成分布一致的圆环。目前认为环内侧的卫星海卫六的引力作用束缚了弧的运动。

    "旅行者"的照相机现了其他几个环。除了狭窄的、距海王星中心63,ooo千米的亚当斯环之外,勒维耶环距中心53,ooo千米,更宽、更暗的伽勒环距中心42,ooo千米。勒维耶环外侧的暗淡圆环被命名为拉塞尔;再往外是距中心57,ooo千米的arago环。

    2oo5年新表的在地球上观察的结果表明,海王星的环比原先以为的更不稳定。凯克天文台在2oo2年和2oo3年拍摄的图像显示,与"旅行者2号"拍摄时相比,海王星环生了显着的退化。特别是“1iberté”环,也许在一个世纪左右就会消失。

    海王星的卫星

    海王星有13颗已知的天然卫星。其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拥有足够质量成为球体的海卫一在海王星被现17天以后就被威廉·拉塞尔现了。与其他大型卫星不同,海卫一运行于逆行轨道,说明它是被海王星俘获的,大概曾经是一个柯伊伯带天体。它与海王星的距离足够近使它被锁定在同步轨道上,它将缓慢地经螺旋轨道接近海王星,当它到达洛希极限时最终将被海王星的引力撕开。海卫一是太阳系中被测量的最冷的天体,温度为-235°netbsp;海王星第二个已知卫星(依距离排列)是形状不规则的海卫二,它的轨道是太阳系中离心率最大的卫星轨道之一。从1989年7月到9月,“旅行者2号”现了六个新的海王星卫星。其中形状不规则的海卫八以拥有在其密度下不会被它自身的引力变成球体的最大体积而出名。尽管它是质量第二大的海王星卫星,它只是海卫一质量的四百分之一。最靠近海王星的四个卫星,海卫三、海卫四、海卫五和海卫六,轨道在海王星的环之内。第二靠外的海卫七在1981年它掩星的时候被观察到。起初掩星的原因被归结为行星环上的弧,但据1989年“旅行者2号”的观察,才现是由卫星造成的。2oo4年宣布了在2oo2年和2oo3之间现的五个新的形状不规则卫星。由于海王星得名于罗马神话的海神,它的卫星都以低等的海神命名。

    观察

    肉眼看不到海王星,其亮度介乎视星等+7.7和+8.o,比木星的伽利略卫星,矮行星、谷神星和小行星、灶神星、智神星、虹神星、婚神星和韶神星都暗。在天文望远镜或优质的双筒望远镜中,海王星显现为一个小小的蓝色圆盘,看上去与天王星很相似。蓝色来自在于它大气中的甲烷。它在视觉上的细小给研究造成了困难;多数从望远镜中获得的数据是相当有限的,直到出现哈伯太空望远镜和大型地基望远镜与自适应光学技术才获得改观。

    轨道与自转

    海王星的轨道周期(年)大约相当于164.79地球年。自从于1846年被现至今,它还没有绕轨道转一整圈。海王星将于2o11年7月12日回到绕日公转轨道上它被现时的那个点。由于地球处于其365.25天周期轨道的不同地点,届时我们看到的海王星并不会处在它被现时在天空中的那个位置。从地球上观察,海王星冲日周期为367天,这些周期使它在2o1o年4月和7月以及2o11年1o月和11月接近1846年它被现时的坐标。在2o1o年8月2o日,海王星将于现它的1846年中的同一天再度冲日。

    海王星的自转周期(日)大约是16.11小时。由于它的自转轴倾角为28°,与地球(23°)相近,海王星日与地球日时间长度的不同与其漫长的年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太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