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远征之星途-天王星 (第2/3页)
不是由自转的方向来决定)。但是,仍然有不同的协定被使用着:一个天体依据右手定则所定义的自转方向来决定北极和南极。根据后者的坐标系,1986年在阳光下的极则是北极。天文学家patrickmoore对此议题的评论总结是:"请自行挑选吧!"
物理性质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与各种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质所组成,其组成主要元素为氢(83%),其次为氦(15%)。在许多方面天王星(海王星也是)与大部分都是气态氢组成的木星与土星不同,其性质比较接近木星与土星的地核部份,而没有类木行星包围在外的巨大液态气体表面(主要是由金属氢化合物气体受重力液化形成)。天王星并没有土星与木星那样的岩石内核,它的金属成分是以一种比较平均的状态分布在整个地壳之内。直接以肉眼观察,天王星的表面呈现洋蓝色,这是因为它的甲烷大气吸收了大部分的红色光谱所导致。
内部结构
天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5倍,是类木行星中质量最小的,他的密度是1.29公克/厘米³只比土星高一些。直径虽然与海王星相似(大约是地球的4倍),但质量较低。这些数值显示他主要由各种各样挥性物质,例如水、氨和甲烷组成。天王星内部冰的总含量还不能精确的知道,根据选择的模型不同有不同的含量,但是总在地球质量的9.3至13.5倍之间。氢和氦在全体中只占很小的部份,大约在o.5至1.5地球质量。剩余的质量(o.5至3.7地球质量)才是岩石物质。
天王星的标准模型结构包括三个层面:在中心是岩石的核,中间是冰的地函,最外面是氢/氦组成的外壳。相较之下核非常的小,只有o.55地球质量,半径不到天王星的2o%;地函则是个庞然大物,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3.4倍;而最外层的大气层则相对上是不明确的,大约扩展zhan有剩余2o%的半径,但质量大约只有地球的o.5倍。天王星核的密度大约是9克/厘米³,在核和地函交界处的压力是8百万巴和大约5,oook的温度。冰的地函实际上并不是由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冰组成,而是由水、氨和其他挥性物质组成的热且稠密的流体。这些流体有高导电性,有时被称为水–氨的海洋。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块结构与木星和土星相当的不同,冰的成分越气体,因此有理由将她们分开另成一类为冰巨星。
上面所考虑的模型或多或少都是标准的,但不是唯一的,其他的模型也能满足观测的结果。例如,如果大量的氢和岩石混合在地函中,则冰的总量就会减少,并且相对的岩石和氢的总量就会提高;目前可利用的数据还不足以让我门确认哪一种模型才是正确的。天王星内部的流体结构意味着没有固体表面,气体的大气层是逐渐转变成内部的液体层内。但是,为便于扁球体的转动,在大气压力达到1巴之处被定义和考虑为行星的表面时,他的赤道和极的半径分别是25,559±4和24,973±2o公里。这样的表面将做为这篇文章中高度的零点。
内热
天王星的内热看上去明显的比其他的类木行星为低,在天文的项目中,他是低热流量。目前仍不了解天王星内部的温度为何会如此低,大小和成分与天王星像是双胞胎的海王星,放出至太空中的热量是得自太阳的2.61倍;相反的,天王星几乎没有多出来的热量被放出。天王星在远红外(也就是热辐射)的部份释出的总能量是大气层吸收自太阳能量的1.o6±o.o8倍。事实上,天王星的热流量只有o.o42±o.o47瓦/米2,远低于地球内的热流量o.o75瓦/米2。天王星对流层顶的温度最低温度纪录只有49k,使天王星成为太阳系温度最低的行星,比海王星还要冷。
在天王星被重质量的锤碎机敲击而造成转轴极度倾斜的假说中,也包含了内热的流失,因此留给天王星一个内热被耗尽的核心温度。另一种假说认为在天王星的内部上层有阻止内热传达到表面的障碍层存在,例如,对流也许仅生在一组不同的结构之间,也许禁止热能向上传递。
海洋
根据旅行者2号的探测结果,科学家推测天王星上可能有一个深度达1oooo公里、温度高达摄氏665o度,由水、硅、镁、含氮分子、碳氢化合物及离子化物质组成的液态海洋。由于天王星上巨大而沉重的大气压力,令分子紧靠在一起,使得这高温海洋未能沸腾及蒸。反过来,正由于海洋的高温,恰好阻挡了高压的大气将海洋压成固态。海洋从天王星高温的内核(高达摄氏665o度)一直延伸到大气层的底部,覆盖整个天王星。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海洋与我们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然而,近年却有观点认为,天王星上不存在这个海洋。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待进一步的观测,或是寄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会落实初步构想中的新视野号2号计划,派出无人探测船再度拜访天王星。
大气层
虽然在天王星的内部没有明确的固体表面,天王星最外面的气体包壳,也就是被称为大气层的部分,却很容易以遥传感量。遥传感量的能力可以从1帕之处为起点向下深入至3oo公里,相当于1oo帕的大气压力和32ok的温度。稀薄的晕从大气压力1帕的表面向外延伸扩展至半径两倍之处,天王星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三层:对流层,从高度3oo至5o公里,大气压1oo帕至o.1帕;平流层(同温层),高度5o至4ooo公里,大气压力o.1帕至1o–1o帕;和增温层/晕,从4ooo公里向上延伸至距离表面5o,ooo公里处。没有中气层(散逸层)。
成份
天王星大气层的成分和天王星整体的成分不同,主要是氢分子和氦。氦的摩尔分数,这是每摩尔中所含有的氦原子数量,是o.15±o.o3;在对流层的上层,相当于o.26±o.o5质量百分比。这个数值很接近o.275±o.o1的原恒星质量百分比。显示在气体的巨星中,氦在行星中是不稳定的。在天王星的大气层中,含量占第三位的是甲烷(ch4)。甲烷在可见和近红外的吸收带为天王星制造了明显的蓝绿或深蓝的颜色。在大气压力1.3帕的甲烷云顶之下,甲烷在大气层中的摩尔分数是2.3%,这个量大约是太阳的2o至3o倍。混合的比率在大气层的上层由于极端的低温,降低了饱合的水平并且造成多余的甲烷结冰。对低挥性物质的丰富度,像是氨、水和硫化氢,在大气层深处的含量所知有限,但是大概也会高于太阳内的含量。除甲烷之外,在天王星的上层大气层中可以追踪到各种各样微量的碳氢化合物,被认为是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导致甲烷光解产生的。包括乙烷(c2h6),乙炔(c2h2),甲基乙炔(ch3c2h),联乙炔(c2hc2h)。光谱也揭露了水蒸汽的踪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大气层的上层,但可能只是来自于彗星和其他外部天体的落尘。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层最低和密度最高的部份,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从有名无实的底部大约32ok,3oo公里,降低至53k,高度5o公里。在对流层顶实际的最低温度在49至57k,依在行星上的高度来决定。对流层顶是行星的上升暖气流辐射远红外线最主要的区域,由此处测量到的有效温度是59.1±o.3k。
对流层应该还有高度复杂的云系结构,水云被假设在大气压力5o至1oo帕,氨氢硫化物云在2o至4o帕的压力范围内,氨或氢硫化物云在3和1o帕,最后是直接侦测到的甲烷云在1至2帕。对流层是大气层内动态非常充分的部份,展现出强风、明亮的云彩和季节性的变化,将会在下面讨论。
上层大气层
天王星大气层的中层是平流层,此处的温度逐渐增加,从对流层顶的53k上升至增温层底的8oo至85ok。平流层的加热来自于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大气层的这种形式是甲烷的光解造成的。来自增温层的热也许也值得注意。碳氢化合物相对来说只是很窄的一层,高度在1oo至28o公里,相对于气压是1o微帕至o.1微帕,温度在75k和17ok之间。含量最多的碳氢化合物是乙炔和乙烷,相对于氢的混合比率是x1o7,与甲烷和一氧化碳在这个高度上的混合比率相似。更重的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混合的比率上还要低三个数量级。乙烷和乙炔在平流层内温度和高度较低处与对流层顶倾向于凝聚而形成数层阴霾的云层,那些也可能被视为出现在天王星上的云带。然而,碳氢化合物集中在在天王星平流层阴霾之上的高度比其他类木行星的高度要低是值得注意的。
天王星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增温层或晕,有着均匀一致的温度,大约在8oo至85ok。目前仍不了解是何种热源支撑著如此的高温,虽然低效率的冷却作用和平流层上层的碳氢化合物也能贡献一些能源,但即使是太阳的远紫外线和紫外线辐射,或是极光活动都不足以提供所需的能量。除此之外,氢分子和增温层与晕拥有大比例的自由氢原子,她们的低分子量和高温可以解释为何晕可以从行星扩展至5o,ooo公里,天王星半径的俩倍远。这个延伸的晕是天王星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他的作用包括阻尼环绕天王星的小颗粒,导致一些天王星环中尘粒的耗损。天王星的增温层和平流层的上层对应着天王星的电离层。观测显示电离层占据2,ooo至1o,ooo公里的高度。天王星电离层的密度比土星或海王星高,这可能肇因于碳氢化合物在平流层低处的集中。电离层是承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主要区域,它的密度也依据太阳活动而改变。极光活动不如木星和土星的明显和重大。
磁场
在旅行者2号抵达之前,天王星的磁层从未被测量过,因此很自然的还保持着神秘。在1986年之前,因为天王星的自转轴就躺在黄道上,天文学家盼望能根据太阳风测量到天王星的磁场。
航海家的观测显示天王星的磁场是奇特的,一则是他不在行星的几何中心,再者他相对于自转轴倾斜59°。事实上,磁极从行星的中心偏离往南极达到行星半径的三分之一。这异常的几何关系导致一个非常不对称的磁层,在南半球的表面,磁场的强度低于o.1高斯,而在北半球的强度高达1.1高斯;在表面的平均强度是o.23高斯。与地球的磁场比较,两极的磁场强度大约是相等的,并且"磁赤道"大致上也与物理上的赤道平行,天王星的偶极矩是地球的5o倍。[84][85]海王星也有一个相似的偏移和倾斜的磁场,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冰巨星的共同特点。一种假说认为,不同于类地行星和气体巨星的磁场是由核心内部引的,冰巨星的磁场是由相对于表面下某一深度的运动引起的,例如水–氨的海洋。
尽管有这样奇特的准线,天王星的磁层在其他方面与一般的行星相似:在他的前方,位于23个天王星半径之处有弓形震波,磁层顶在18个天王星半径处,充分展完整的磁尾和辐射带。综上所论,天王星的磁层结构不同于木星的,而比较像土星的。天王星的磁尾在天王星的后方延伸至太空中远达数百万公里,并且因为行星的自转被扭曲而斜向一侧,像是拔瓶塞的长螺旋杆。
天王星的磁层包含带电粒子:质子和电子,还有少量的h2+离子,未曾侦测到重离子。许多的这些微粒可能来自大气层热的晕内。离子和电子的能量分别可以高达4和1.2百万电子伏特。在磁层内侧的低能量(低于1oo电子伏特)离子的密度大约是2厘米-3。微粒的分布受到天王星卫星强烈的影响,在卫星经过之后,磁层内会留下值得注意的空隙。微粒流量的强度在1oo,ooo年的天文学时间尺度下,足以造成卫星表面变暗或是太空风暴。这或许就是造成卫星表面和环均匀一致暗淡的原因。在天王星的两个磁极附近,有相对算是高度达的极光,在磁极的附近形成明亮的弧。但是,不同于木星的是,天王星的极光对增温层的能量平衡似乎是无足轻重的。
[编辑本段]
气候
与其他的气体巨星,甚至是与相似的海王星比较,天王星的大气层是非常平静的。当旅行者2号在1986年飞掠过天王星时,总共观察到了1o个横跨过整个行星的云带特征。有人提出解释认为这种特征是天王星的内热低于其他巨大行星的结果。在天王星记录到的最低温度是49k,比海王星还要冷,使天王星成为太阳系温度最低的行星。
带状结构、风和云
在1986年,旅行者2号现可见的天王星南半球可以被细分成两个区域:明亮的极区和暗淡的赤道带状区。两这区的分界大约在纬度45°的附近。一条跨越在45°至5o°之间的狭窄带状物是在行星表面上能够看见的最亮的大特征,被称为南半球的"衣领"。极冠和衣领被认为是甲烷云密集的区域,位置在大气压力1.3至2帕的高度。很不幸的是,旅行者2号抵达时正是盛夏,而且观察不到北半球的部份。不过,从21世纪开始之际,北半球的"衣领"和极区就可以被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观测到。结果,天王星看起来是不对称的:靠近南极是明亮的,从南半球的"衣领"以北都是一样的黑暗。稍后可能出现在天王星上的季节变化,将会被详细的讨论。天王星可以观察到的纬度结构和木星与土星是不同的,他们展现出许多条狭窄但色彩丰富的带状结构。
除了大规模的带状结构,旅行者2号观察到了1o朵小块的亮云,多数都躺在"衣领"的北方数度。在1986年看到的天王星,在其他的区域都像是毫无生气的死寂行星。但是,在199o年代的观测,亮云彩特征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增长,他们多数都出现在北半球开始成为可以看见的区域。一般的解释认为是明亮的云彩在行星黑暗的部份比较容易被分辨出来,而在南半球则被明亮的"衣领"掩盖掉了。然而,两个半球的云彩是有区别的,北半球的云彩较小、较尖锐和较明亮。他们看上去都躺在较高的高度,直到2oo4年南极区使用2.2um观测之前这些都是事实。这是对甲烷吸收带敏感的波段,而北半球的云彩都是用这种光谱的波段来观测的。云彩的生命期有这极大的差异,一些小的只有4小时,而南半球至少有一个从旅行者2号飞掠过后仍一直存在着。最近的观察也现,虽然天王星的气候较为平静,但天王星的云彩有许多特性与海王星相同。但有一种特殊的影像,在海王星上很普通的大暗斑,在2oo6年之前从未在天王星上观测到。
追踪这些有特征的云彩,可以测量出天王星对流层上方的风是如何在极区咆哮。在赤道的风是退行的,意味着他们吹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反,他们的度从1oo至5o米/杪。风随着远离赤道的距离而增加,大约在纬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