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叛逆的条件卷 第1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叛逆的条件卷 第15章 (第2/3页)

.他大批狠批柳永的轻薄浪俗,恨不得不实事求是地将柳永的名作划归别人的名下.但他首创的所谓三境界评论法,确实一下子将中国人的审美观提升了上去.

    王国维的评法高深莫测,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后来有人用很简练的几句话来差可类比:

    第一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层: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层: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三句话同样高深莫测,包罗万象.既可以用它来形容作品,也可以用来描述社会人生.或许可以拿它来跟马哲中所谓的否定之否定原理相媲美,虽然实际上二者所言绝非一物.

    对于作品来说,简而言之,也就是有真景实情,不做作,不以辞害义.不可过于寻章摘句,刻意雕琢文采词藻,要信之自然,“更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境界高下,全在于是否有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再讲究艺术性趣味性,能否令人赏心悦目.否则.再令人眼花缭乱的把戏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或许暂时就象玩魔术一般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但很快就会被抛弃,被冷落.

    三毛,古龙,一个言情,一个武侠,但都不失真性情,没有太多不必要的做作;琼瑶,金庸,同样是言情和武侠,但被卫道的理学的思想所侵蚀,无真景实情,作伪的成分太重,虽然流行,境界却比三毛,古龙差的远了.

    其实这也是所有文艺形式的三重境界.

    中国大陆的影视剧,目前大都还在第一层境界里打转,难以突破.无论拍古装剧偏要露大腿,还是拍时装剧必须真善美,结果都不可避免的沦为伪善,做作,假的让人起鸡皮疙瘩。把伪善当成真善去颂扬,把假当成真去追求,结果到处都是白痴的情节,肉麻的台词.

    大概是因为经济水平的高一等,韩国台湾的影视,则进入了第二层境界,不再刻意的追求伪善的教育意义,就老老实实地拍现实,拍实在,拍真情,不讲那么多噱头.结果反而大受观众喜欢,广为流传。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首要的前提,就是真实.

    而第三层境界,在东方,在中国,只能说香港电影曾经达到过.无论是蛊惑仔黑社会的血腥,还是周星驰的恶搞,虽然挂着一层一眼就能看出的“假”的外衣,但里面所演的事却无比的真实深刻,里面所蕴含的性情也是至纯至美.

    香港的黑帮影视,以逼真的镜头,直面黑暗的社会实在.不伪饰光明,不大讲正义,让罪恶之花尽情地绽放,结果却是让人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黑暗中自我发掘光明的重要,让人不由自主地拨开罪恶的帷幕,追求真正的正义.反观大陆,我们的影视剧和教科书,动不动主题先行,这也禁那也禁,将伪善当现实,把真实掩盖起来,让好好的一代青年禁闭在温室里,名义上是在受教育,实际上却是在折磨.结果只能等待黑暗的社会现实去伤害,在伤害中去重新受教育.这种过程是极其痛苦的,先是千方百计地不遗余力地填充上一些东西,然后又把这些东西生生撕扯下来,在填充进去另外一些东西,在此种教育体制下,儿童,孩子们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智慧心灵枉受凌虐,却还要求他们成长为自尊有为的新一代,何异于天方夜谭?

    但是这却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社会里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我们早已经习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

    别说对待小孩子,就是对待我们的成人,哪里又有多少互相尊重的影子?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从上到下集体扇耳光的社会,在人们的心目中,等级森严,权势和金钱严重扭曲着人的眼光和心灵,到处都是势利眼.在这么一个势利眼横行的世界里,人人就都只能过着一种沉沦于攀比的,虚荣的,无自尊的,甚至是荒谬和悲惨的生活状态中.互相折磨,互相伤害,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活地狱.为了面子,我们辛辛苦苦劳累一生,到头来发现所作所为的全然都不过是一场空,我们的人生就这样为着这些一文不值的东西活活陪了葬.

    我们的生活是荒谬和悲惨的生活,这些荒谬和悲惨经常发生,使我们耳濡目染已久,“经常”重复得太多,就会变成“正常”。最糟糕的还不在于此,最糟糕的是,对于这一切,我们麻木不仁,即使认识到其毒害,却无能为力,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良知与正义渐渐被它磨灭,这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这似是而非的一切本该如此,我们堕入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深渊。我们沉溺在深渊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不以为悲,反以为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对于那些尚未堕落的纯真的人们,则极尽讽刺嘲笑孤立之能事。看一看现在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都不是将孩子当作与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与思维的主体,而是当作被动的客体来对待。所有尊重人的教育,都是健康、向上的教育,反之,假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