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叛逆的条件卷 第12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叛逆的条件卷 第12章 (第2/3页)

益的.既然人存在的本质就是制造熵,或者说制造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的原罪,那么只要我所选择的活着的道路,是一种必要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恶,或者哪怕是我自己认为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也就值了.

    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美是,有用是,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开心快乐是.从此以后,不再自找没趣,不再自寻烦恼,不再杞人忧天,不再庸人自扰,哪怕玩世不恭也好,只要活得开心,又有价值,又有什么好顾忌的.

    顾虑太多,易的忧郁症.

    忧郁症的人很可怜,他们不开心,也希望别人不开心.他们想死,也觉得别人也想死才正常.说起来很搞笑,他们发现别人都跟他一样不开心才会开心.所以这开心还是不如不要的好.

    初中毕业的时候,高中开始的时候,因为爱情的失全]文最快去,生活状况的改变,我几乎成了一个忧郁症患者.那时候正是我的十七岁,很郁闷的岁月

    就是那个时候,我发现作恶比伪善好,玩世不恭比满腔正义好,游戏人生比认真实在好.

    我被迫开始了一段痛苦而不快乐,辛苦而无收获,奴役而无价值的岁月.

    人生总有一些阴霾的日子,如果不在这样的岁月里疯掉,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力,很好的幸运.而这幸运,最好是获得爱情.

    第37章救命稻草

    我的大学课程里,第三个得到90高分的是社会学概论,代课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已婚女子,留长发,穿职业装,在我的印象里,是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值得尊敬的老师之一.在这个被物质的**所彻底征服的庸俗不堪的世界里,她是为数不多的还有点追求和良心的教授.这门课的考试也是一篇作业,我的作业题目是中国青少年性教育问题浅析,为了这篇文章我阅读了大篇论文和书籍,再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历,作业交上去后,那老师大为赞赏,直接把题目中的”浅析”二字去掉,说:”这文章的深度已经不浅了.”

    做这篇作业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这实质上等于把我历来所缺失的性教育方面的课程都一下子补了回来.而且可以说是补得太晚太晚,很多事情都已经发生,成为不可挽回的了.

    这在之前,像大多数禁欲主义教育下的中国青少年一样,我也认为男女之间,只有风花雪月的爱情是可以上得了台面的,而性是肮脏的,卑贱的,讳莫如深的.因此在之前多次的爱情体验里,往往也都仅仅是停留在精神恋爱的阶段,性就像新华字典里的有关男女生殖器的字眼一样成了都被过滤掉的阿堵物.中国人谈性色变,当作不存在,却又生育出了举世无双的人口,简直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比所有七大奇迹之和还奇迹的奇迹

    古代西方哲人说,人原本是不分男女的,因为某个神仙的恶作剧,把一个人一分两半,一半成了男人,另一半成了女人.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残缺不全的,他们活着,就必须要找到另一半,否则就无法活下去.

    后来有一个心理学家从这个假说里引申的更加深刻:每一个人,虽然在生理上被严格分裂成了男和女,但在心灵上却没有.所以每一个男人的心灵深处都是女性的;而每一个女性的心灵深处都是男性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一见钟情这样的感觉.能引起一见钟情的那个人必然跟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异性灵魂达到很深的契合,或者索性就是那种忽然间感觉到的‘没错,就是这个人了”那种感觉.

    问题是在我们这个有着近千年禁欲主义传统的国度里,尤其是连封建社会里十五六岁就能成家这样的补偿效应也消失了以后,而且是在我们牢笼一般规矩繁多管理严格的小学中学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处在几乎绝对压抑的状态之下,不允许越雷池半步,结果就是对人本性的严重折磨.数年如一日的压抑的结果,便是带来诸多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问题.许多人学历很高,年龄很大却不仅从来没有性体验,而且因为过分的长时间压抑的结果导致各种心理或生理的疾患,甚至失去了生育能力,而那些早早退学的平庸之辈反而早早结婚,生了一大堆同样平庸的后代.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我们这个民族,为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会付出怎样的惨痛代价,怎么设想都不过分.

    在一个原本就错误的系统里,你越正确,实际上就越错误;你越先进,倒头来却发现越落后.有比这样的处境更可悲哀的吗?可我们许多应试教育禁欲教育系统里出来的佼佼者先进分子们,能有几个逃过了这种悲惨的境遇?

    教育关系到民族兴亡之本,教育的错误和毒害,就是对整个民族的错误和毒害,在未来世界这个竞争愈加激烈残酷的时代,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这样错误的时代错误的系统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纳粹时期的德国人,越是正确先进的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就越是错误和罪恶.历史上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