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娇妻美妾卷 第224章 琴瑟和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娇妻美妾卷 第224章 琴瑟和谐 (第2/3页)



    “杨幽月。”

    雪妃点了点头,开始动笔在纸上写些什么。

    老师早已经站定在讲台前,掏出讲义和点名部。一边点头微笑着跟前几排的学生打着招呼,就等一声上课铃响,正式开始上课了。

    晚上七点整。

    上课铃响后,老师的嗓音压着铃声的尾音,开始了:“大家都知道。今天的课是讨论课。我先声明一下,今天课上的每个人所讲地内容,只在今天的课上有效,课外和课后。请不要外传,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追究。所以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我要听的,是你们每个人的自己地想法,自己的思想,独立的思想。不能是人云亦云,不能是照抄书本,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好了。现在讨论开始,请大家主动举手发言。你们举手。然后我指到了谁,谁就先报一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开始阐述自己地观点。”

    老师的话听了,教室里却仍是鸦雀无声,令他失望的是,没有满目踊跃举起的手臂,甚至一个都没有。学生们好像沉默地羔羊,个个低着头,好像老师刚才那番话,不是跟他们任何一个人说的。

    “怎么?没有人愿意发言吗?没准备?还是不敢说?不想说?害怕?害怕受惩罚?放心吧,只要是主动发表看法的,你们30分的平时成绩我就给你算满分!怎么?还是没人愿意说吗?看来重赏之下也无勇夫啊!哎,你们现在的这批学生啊,怎么都这么没有激情呢,想当初我上大学那会儿,那上讨论课的时候,那是多么的热烈啊。哎,现在地年轻人啊,怎么都这么无精打采地,没一点儿精神头儿那……”

    老师感慨了这么一番,学生们仍然是无动于衷,丝毫不见动静。老师无奈,只好双手端起了点名簿。

    这老师真是慧眼独具,一语中的:“看来还是得我亲自点将,你们才有人愿意开金口了。好吧,我点到谁,谁就说一下自己地看法。第一个,杨幽

    仍然鸦雀无声的教室里,有人扭头回来看是哪个倒霉蛋被点中了。瞬间无人应答,她们面面相觑了一番,老师在上面继续问:“英语系地杨幽月,来了吗?请你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飞雪整理了下衣裙,正要起身站起。这边的雪妃,已经首先娇应了一声:“到!”并同时迅速站了起来。

    站起后,雪妃缓缓地说道:“我认为周恩来总理是一位百年难遇的奇才,是一位不折不扣地伟人和完人,他的一生事业,一生的所作所为,都不负他早年的那句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且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南开精神。……”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也即南开精神之所在。张伯苓先生提倡“公能”教育,一方面是培养青年“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训练青年“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为国效劳的能力。“所谓的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不愧是个党组织基层领导人,毫无事先准备的雪妃临场发挥,却也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的大大夸奖了那位著名老校友一番,其间更把“南开精神”四字捧上了天,并试图归结为“周恩来精神”。虽然终了没能博得满堂喝彩――这种场面也不容许出现那种热烈场面――但至少是作为听众地我,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明显的差距。至少我本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能不深感惭愧、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了。

    邓论课老师听她讲述中频频点头表示赞许,雪妃话音一落,她结语陈词道:“很好,这位杨幽月同学显然是有备而来。把周恩来精神――这个词很不错,是新创的吧?虽然可能有点离题了,没有重点阐述一下现代化有关的内容,不过也不必苛求了。好。下一位,羌蔷。”

    听了老师这点名顺序,我差点笑出声来。这老师果然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这个“杨幽月”是个冒牌的。并认为这个顶替者本应该叫羌蔷。这也难怪,雪妃跟羌蔷,眉目之间,实在是太像了。

    听老师叫了自己,羌蔷缓缓站了起来。不看课本,不看笔记,完全临场发挥。不过她的论调跟雪妃正好完全相反,完完全全成了对那位老校友的揭短和批判。

    具体来说。雪妃的立论,出发点是人性本善,因此隐恶扬善,只说好的,不说坏地;而羌蔷则是从人性本恶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立场,在整个国际现代化大趋势的范围上。专挑毛病和不足。在她的立论里。那位完美地伟人简直成了个不折不扣的官迷禄蠹。

    羌蔷这番演说,使我深感震惊并饱受刺激。不仅由衷地感叹:“这些女人啊,可真不简单!不是一般的厉害!真是自愧弗如。自愧弗如啊!”

    她的这番分析和演讲,同样受到了老师的褒扬和肯定。

    此后地讨论,仍然是点名发言,学生们明显分成了肯定和否定两派,也有少数骑墙派,各打五十大板,但基本都是废话,等于什么没说。

    老师最终对这次讨论课很满意,不过最后还是循循善诱的说:“我们评价一个人,应该一分为二,不能只看好的一面或只看坏的一面……”

    在这堂课上,我被动地选择了沉默。事实上,到了最后阶段的讨论,已经无需老师再点名,而是每个人举手主动发言了,这也是一般讨论课的习惯模式,每每到最后,学生们都会一该初期的拘谨,变得活跃擅辩起来。

    本来我还是有些自以为有独创性的想法的,但是因为有羌蔷等人的高论在前,这想法就统统被吓了回去。为此不仅还有些后怕,幸好课刚开始地时候,自己没有自告奋勇去发言,不然自己那观点跟后来羌蔷地观点比起来,就浮浅无谓的多。而现在如果我还执意要发表自己地高论,则无疑会看上去像是在拾人牙慧,或者干脆就是废话连篇,一点创见性就都没了。

    而且此时的心情,也被课前y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