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忘却,为了纪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忘却,为了纪念 (第2/3页)

…心情大好!~~这几天难道积了什么阴德?~~……

    回来啰啰嗦嗦写了很久,刚刚xn在旁边说,一天就活动这么两个小时,还写这么多,真逗……我一想,还真是不错……逗……我这写的时间也抵得上我出去活动这一圈的时间了……我用这么长的时间生活,同样用这么长的时间记录呵呵……我的lifebedoubled……

    2月22日

    《性社会学》课后感

    老头讲课不错,挺幽默的~~前两年听闻复旦开同性恋研究的讲座,心里还大呼羡慕,觉得人大怎么就没这么开放,不过今天老头一开始就说,复旦只是关于同性恋的,而这门课是包含同性恋的,课程内容更广,而且从1985年就开了,至今已21年,全国独此一家~~顿时觉得更加自豪,心想,人大风气还是很开放的嘛,大概只要无关政治就可以了。同时为自己本科四年错过了这样一门好课而惋惜。这个学期旁听之心大涨,想多听听外系的课,听了一边叫好一边觉得自己本科四年真的浪费了学校的大好资源和大好光阴~~这几天听的课都不错,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想想还有很多名家的课也没时间再去听了,不久就要离开这个学校了,倒是产生了几许遗憾。

    毕竟异性恋的还是多数人,自己也是,最近总是把兴趣放在同性恋上,包括对男欢女爱的理论知识和a片都不感兴趣了,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了,看得再多对我来讲也是陈词滥调了,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大概近期内也实践不到,看那些理论的东西又有什么意思~~可是今天想到,看同性恋的有关东东不是更用不上嘛~~男女**的理论知识还只是说一时半会用不到,迟早应该还是会用上的,可同性恋的那些知识估计一辈子也用不上,搞那么清楚干嘛~~再加上这老头又讲得很好,视角广,从文化、社会学等角度来讲,毕竟和我从网上及报刊杂志上看到的非专业的“研究”和技术性的东西不一样,听起来也是新鲜,所以下节课还是打算去的~~以后跟别人聊起**也可以显得高一个层次啊哈哈~~零散的感想几点如下:

    1、听这课绝对会引起部分男生有生理反应~~这个想法导致我听课听得不专心~~

    2、老师一句话说得好:“老说色狼,色狼,狼有那么色吗?”就是,人类又一次冤枉了动物~~讨厌!自己做错了事还要拿动物当挡箭牌,本人甚恶之!!

    3、强奸罪不是性犯罪,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性犯罪呢?还是说,性犯罪这个说法根本就是应该摒弃的?

    4、以后听到“神交”这个词估计又会产生不纯洁的联想了~~唉,现在引起偶们不纯洁联想的普通词汇越来越多,以后还怎么说话呀~~

    5、另外几只同去听课的亲以后听到“花痴”这个词肯定会更加诡异地笑偶了~~偶晕,老师竟然把“花痴”放在“性心理”里面来讲,说什么露阴癖,易装癖都是针对男性讲的,女性一般性心理较少,要讲的话就是“花痴”~~偶真晕~~iswear~~偶花痴的时候绝对都是纯洁的花痴~~只对帅哥的脸感兴趣,从来不会想到别的呀~~这跟性心理简直八杆子打不着嘛~~难道还硬要解释为是性心理的潜意识的体现?偶死也不承认~~要真是的话,那这个性心理的潜水功夫都赶得上偶在网络论坛上的潜功了,深得偶自己都找不着~~

    6、老师说你怎么知道嘴就不是用来xj的?凭什么规定嘴的诸多功能里就该剔除xj这一功能?反问得人说不话来~~现在的人不愿意kj、gj多都是受了现代道德教育的束缚~~这个说法解决了偶长久以来解释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歧视同性恋者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男女**是上帝之作,包括性器官都是天作之合,而gj是违反人类生理天性的一件事~~但用老头的解释就通了,上帝也没规定肛门不能有xj这项功能啊~~听老头一席话,有顿悟之感~~完了完了本文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落在了对同**的关注上~~本人以后要分点精力给异**~~

    7、老师说尚未发现动物同性性行为,显然是资料不全了~~中央一都放了公麋鹿xx的行为了~`

    8、老师介绍了一个朱海军的“压直论”,偶觉得有道理~~不过tt的疑问也有道理~~也不知道现在动物**有没有面对面的~~

    本文尺度ms颇高~~不过套用某亲哥哥的一句话就是:都是成年人了嘛~~相信看到本文的各位亲大也都可以接受的啦~~后后

    4月11日

    我太man是我的错吗?

    受某人推荐,去看了洪晃的那篇大小女人说,一大清早地赚得满怀伤感!~—讨厌讨厌讨厌!~dream,你的宝地偶以后还是少去的好,虽然话不多,但总透着股忧郁伤感的阴风……我看了这篇眼泪都快下来了,真的,夸张么?……不过,终究还是咽回去了,谁让偶是“大女人”呢?

    我确实常常觉得我很man,和美女在一起时man也就罢鸟,和男生在一起依然很man……不是偶不想小女人,可是这年头,男生赖床洗漱打扮出门办事…一系列下来都让偶很无语…等了半天,发现最终办事的结果还是…让偶亲自着手比较好……几次下来,能不man么~~~在高等教育赐予了偶们独立和自由两把宝剑之后,还想收回去,又谈何容易?~~(但愿本段莫要得罪了男看官们呵呵~~)

    家门口有一中年独身女人,时而能看到她一人搬个小凳坐在路边,小猫为伴……每每妈妈和我同看到该女人时,妈妈就会跟我说,她就是因为年轻时要求太高,一定要找个什么样什么样的男人,结果…未遂!……时光也就溜到了今日……

    我听了无数次,也感怀了无数次,同时也觉得妈妈含沙射影无数次……omg!!

    我不愿妥协,错了吗?……也许没错,但我也知道,我就得承担这不愿妥协的结果……两害相权取其轻吧,与其……不如……呵呵~~~

    唉不说了不说了,我还是沉浸在我的花痴世界中比较快乐~~~帅哥帅哥帅哥们,eon!!

    5月14日

    蜗牛生活还是乌龟生活?

    躲在壳内,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自己跟自己说很快乐~~

    就算有一秒钟的面对现实,也让我觉得悲伤不已~~

    刚才有个同学在翻看小时候的照片,写回忆的space,我仅仅是拿到那种以前买胶卷会随送的薄相册,正想翻开,已经觉得鼻头发酸~~现在照相也很少用到胶卷了,数码或者手机拍照,数据线与电脑的连接~~

    一想到逝去的年华,不会再回来的无忧无虑傻笑着的童年~~

    跟自己说,洗衣服去吧~~

    还有,夏天打开水真的很恐怖~~真的!!

    可是我又不得不如此生活着~~更恐怖!~~

    ps:祝某教授如愿以偿地去他梦想的国度~~到四十岁仍不放弃为自己梦想奋斗的人是值得尊敬和祝福的~~

    跟自己说:若干年后,我能回到我梦想的原点吗?prayforit!!~

    5月11日

    今天想到的问题~~伺候着~~

    我觉得我的生活一直处在一种“伺候着”的状态~`

    是今天跑网络中心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对于和他人打交道,我们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别人,不仅仅是说这种和官僚机构打交道,就算和同学们相处,包括和父母朋友相处,总有不能随心所欲的地方,得因时因地因人,伺候着不同的场景~~

    跟自己相处的时候呢,一方面,自己的身体,得好好伺候着,比如脸,不伺候着它就会长各种东西,让你知道你该伺候她了~~身体机能也是,到了点儿得吃,到了点儿得拉,到了点儿得洗,虽然觉得每天重复这些事情很烦,不伺候着也不行~~

    另一方面,自己的精神,竟然这个想象中最应该为自我所掌控的东西也并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当它悲伤的时候,我控制不了~只能任由情绪低落~当它高兴的时候,我也不能完全控制,还记得那次在某老师的课上笑到抽,根本忍不住~~心情好的时候,就算遇到不愉快的事,也能笑着面对~~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算遇到可笑的事,也是苦笑~~我发现自己控制不了~~我能控制的只是让自己的理智保持在常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要做出“越雷池”的事~~我的理智总是在干“伺候着”这样一件事~~

    于是我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既然从外到内,包括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不觉得是属于自己的,为什么又有“我”这样一个存在?“我”到底是谁?我连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不拥有,也不拥有他人的身体和思想,那究竟我赖以存在的支撑在哪里?

    好奇怪~~

    5月9日

    集中更新~~

    终于能用自己的帐号上网了~~郁闷坏了~~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我这连着几天跑网络中心跑久了,也把网络中心于学校各个角落的分布点摸清楚了~~今天一同学说我天天跑,跟群众上.访似的~~我想也是,就这么点小事就跑了五趟,群众真要有点事可不得上.访个一年半载的~~

    学校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官僚机构,网络中心本身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却设了n个点,从a点传话到b点,b点又解决不了,还得找外面的网络公司来解决问题~~真不知道干什么吃的,养这么多闲人~~

    再次bs一下某教授,盲目哈美哈西,上课就只会说,人家西方怎么样怎么样,美国怎么样怎么样,中国有吗,没有!~~靠,你对中国这么不满你怎么不去美国啊~~现在听他的课除了睡觉我就想扁他!!

    tmd官僚恶心的学校!!!

    嘿嘿修改修改~~

    一大早的,想拿把菜刀把网络中心的人砍了!!!!~~~~~

    还是不能上网,5555555555555~~~

    8月6日

    越发bt~~

    今天吃了个生鸡蛋,肚子难受,难受到我想吐又吐不出来~~格外难受~~

    最近的日子过得越发小资,越发bt,越发虚幻,越发的享受自虐的快感~~

    幻想拿着刀片一片一片地凌迟自己,细细品尝~~很想舔噬自己的血~~

    想到生鸡蛋是自虐的后果,痛苦的外表下竟活跃着一颗兴奋的心~~

    ps:说到小资,我今天买小日本产的糖了~~买回来后心里难受得很,现在对着那漂亮的包装也没有了吃的**~~也许哪一天我也会买sony或者佳能的相机了,会买资生堂的化妆品了~~真的很难受~~面壁去~同志们表拦偶~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她叫薇,蔷薇的薇,一直都是个聪明上进的美丽女孩子,也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2001年至2007年,她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硕士毕业后,到广州某名校任学生辅导员仅半年,便于2008年2月25日在广州大学城宿舍楼跳楼身亡,当时她刚刚度过25岁的生日。

    她祖籍安徽,家境并不是很好,父母病退在家,2人的工资只有500元,大学本科还是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我们都很感慨,过了那么多年苦日子,为什么到某名校刚开始新生活半年,就自杀了呢?

    她刚刚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活,到广州工作初期是有些不适应,因为秋季新生入学,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很忙,平均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另外,从她的博克上看,工作后常常有“被逼酒逼到哭的悲惨饭局”,“被恶心的领导恶心的占便宜的不堪回忆”,尤其是所在单位的c处长最让她厌恶,“而且酒量的不同直接造就了人际关系的不同”,造成了领导的喜好、岗位分配的差异。

    不过这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难免的事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也不必将社会过于理想化;而且半年来她也越来越适应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我现在已经开始理性的琢磨如何有效应对酒局,还有,我终于开始吃虾和蟹这一类的玩意儿了,因为如果不吃这些,那就只能吃鳄鱼肉穿山甲肉猫头鹰肉等更加恐怖的东西……”;但本已开始适应的她为何“突然”自杀,让我们唏嘘不已。

    她没有留下遗书,她自杀的原因,自然是千头万绪,无法弄清楚的。事后看来,表面上或许可以说是因为“逼婚”。女孩子到了25岁,家里催得紧些,本属正常现象。

    据警方透露,2月24日(周日)上午,有位34岁的单位领导向她“示好”;中午她给大学一位同学发短信说自己大哭了一场(她反对相亲、同事介绍,“内部消化”的立场,不少同学都有耳闻,其在网上对此也曾明确宣示)。

    她是周日夜晚在宿舍开始上网检索有关自杀的咨询,于次日凌晨2点坐电梯到达顶层(电梯中有录像为证),当时身着睡衣,外面披了她新买的大衣,脚上穿着拖鞋;将近7点的时候她跳楼身亡。那一夜,广州有雨,她站在楼顶上四个多小时,应该很冷!

    她身亡的案情并不复杂,迅速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某名校按照“相关规定”交给她的父母1万8千元,其父母也是十分厚道的老人,并没有任何异议,不到一周她的后事便办完。

    某名校处理自杀这类事件也颇有经验,对她父母和当时赶到的个别同学全程“陪护”,安抚得十分“周到”;在校方的强烈要求下,她的追悼会在周五下午3点举行(她的同学都希望追悼会至少要在周六举行),许多在北京等地她生前好友及亲属,除个别代表周五一早乘飞机赶到广州外,都未能参加。

    或许有人担心,一旦人多容易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吧。她的追悼会如期平稳举行,不少人如释重负,可以安心度周末了,甚至追悼会还没开,在去追悼会的路上,个别人也便“有说有笑”起来;短暂的追悼会结束后,同学们在广州各自找宾馆住下,订明日的机票启程;她的父母也于第二日中午坐火车返回老家……

    匆匆地,她25年的生命便结束了,她的死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哀思。自己、家人和社会这么辛辛苦苦,培养这么多年,刚刚参加工作便夭折……她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了呢?

    ——或许对她工作的单位,什么痕迹也留不下,她追悼会的遗像还是同学们在北京做好带去的;某名校校园论坛悼念“她老师”的帖子,网管见一个“和谐”掉一个(据说如此处理这类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有她大学同窗好友一个用日文写的悼念贴子一度幸存了一段时日。想必不久后还会有一大群人竞争她身后留下的位子,毕竟中国高学历人才“过剩”。

    ——对她父母,或许只有那1万8千元。现在什么都在涨价,25年的含辛茹苦,一位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的命,只换1万8千元,不能不说太贱了些!其升值幅度远赶不上“鳄鱼肉穿山甲肉猫头鹰肉等”某名校某些人爱吃的山珍海味涨价的力度吧!

    当然人间还是有真情,她的大学、研究生和中学同学,许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甚至还在读书的同学们,都纷纷解囊,募捐的数目竟然也超过了“相关规定”的1万8千。某名校善于办事,大概想给她的父母“更大”的安慰,想把这两笔钱加在一起给她父母报上一个更大的数目,后被同学们发现。我们不知道校方是如何知道同学们捐款的数目的,或许只是“全程陪同”的结果,当然也有人过于善良,往往以“大局”为重,确实为校方处理问题带来许多“便利”。

    鲁迅先生在《忆刘半农君》时,曾经说过他喜欢年轻时候的刘半农,虽然当时不免幼稚单纯;而讨厌逝世前几年身居要津的刘半农。不错,年轻时的刘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今日的她,未等到在某名校行政上身居要津,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学生辅导员时便自杀了,确实也是“浅”,但却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她的博客space名称叫“好好活着”,而她自己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有人从中看出的是讽刺。然而我却只能说这些人愚钝。

    是“好好活着”没错,她也曾坚定地认为应该好好活着。可是,所谓好好的活,不是苟活,是有理想、有尊严、有自我的活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苟且偷生,最终把自己变成一个自己也不认识的人那种活。

    引用人大不久前跳楼自杀的一位中文系教授余虹的遗言:“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人自杀的消息……听到这些消息,我总是沉默而难以认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