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曹雪芹挡了中国当代作家获得诺奖的道路? (第1/3页)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在世界小说史上都应占有重要位置,其本人不愧为伟大的小说家。尽管他花了十年的功夫,只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尽管也有一些学者怀疑《红楼梦》是集体创作。但这都不能否定曹雪芹本人的伟大之处。因为《红楼梦》似乎就成了中国小学史上最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正是如此,让中国人一提起中国文学,就会认为《红楼梦》该是中国公认的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只可惜瑞典文学院不把奖项授予身已作古的作家。有了曹雪芹的存在,中国文学就好像有一块石头悬在头顶,让其他的作家心里堵得慌。一部《红楼梦》,就足够让中国的理论家拿着放大镜研究几百上千年。文学现状的低迷,加上在日益商业化、市场化的环境之中,文学家容易失去操守,文学也日益沦落为泛娱乐化的“调味剂”。当代作家想比肩曹雪芹写出不朽作品就更像是黄粱美梦了.
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哪个作家能耐曹雪芹式的寂寞,花掉大好年华去做一件不一定能有个人好处的事,去写一部残书?我想,曹雪芹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作家。正是从曹雪芹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泛娱化时化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宿命。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当代中国作家,都不可能仅仅为了一种精神去写作。曹雪芹那个时代,小说还是很民间化的东西,小说家和戏子的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悬殊。因而写小说,更是一种自我精神的表达,要么就是自我娱乐的方式。能花十年时间,青灯苦旅,去写一部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也不会为当时官场认可的小说,这是中国当代作家能够做到的事吗?我想不大可能。也许,有人会拿时代变化了,来给当代文学找开解的借口。但我想,时代可以变化,一种写作的精神却不可以变化,精神的沦丧就只能注定中国当代文学的宿命。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还未写出来,就要出来炒作自己,作品构思之前,就要考虑怎样和影视、市场等结合起来,写作变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