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第2/3页)
玄,一方面赞其功,另一方面苦劝夏侯玄停住追击脚步。
夏侯玄看完,哂然一笑,丢在一边,不以为意;加之士卒早已休整完毕,夏侯玄率军启程,因不知地方兵马数量,不敢贸然分兵,便整军一处;因惧有埋伏,又令高肃部作为先头游骑部队,只在大军前十里处,探明道路,若有伏军,后面大军也可即时救应。
如此,谨慎推进四五日,高肃回报:前方十五里处便是上邽城,往西百里处便是夏侯玄先前招兵处天水郡。
郭仁蹙眉道:“前方诸葛亮以轨迹引诱郭刺史出城,突然夺取上邽军,尽得城中粮草辎重,而上邽为大邑,城墙高且固,城中粮草,不计其数,可供万余大军数年,魏延今引万余溃兵躲入城内,而上邽城中杨仪部亦有三千余人,倚城而守,犹如高山,难以翻越。”
说到此时,郭仁怨念的望了眼尹渊,道:“将军当场若是听仁言,此刻已于上邽城中饮酒矣。”
尹渊立即驳道:“若是魏延于撤退途中设有伏兵,只怕我前部已化为粉末矣!”
二人虽皆有谋略,然而共同的缺点便是:自视甚高,年轻气盛,谁也不服谁。逮着机会变争吵。
夏侯玄心中烦躁,愠怒道:“勿得争吵!事情既已过去,争吵何用!快思破城之策。”
尹渊道:“除非奇策,否则只有等大将军来此,携带楼橹,云梯,脚弩,冲车,霹雳车之类,将上邽城四面围住攻打,方有可能攻破。”
郭仁却笑道:“仁断定,七天内,城中蜀兵必启弃城而走。”
尹渊略微点点头,亦道:“有道理,然而,现在还不了解诸葛亮对于陇右的态度,不能妄下结论。”
夏侯玄心中了然,二人指的是诸葛亮对于陇右的态度,失了街亭就等于失了屏障,是退回川蜀还是在陇右倚仗坚城固守。
如果固守,那么魏延得令就会死守;如果是尽数撤入川蜀,那魏延就得主动弃城。
这时,夏侯玄作为穿越者的最大优势又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