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推辞 (第3/3页)
站直了些,没有任何动作。
只有曹睿脸上,满是狂热之色,他年轻气盛,见父亲杵在那里许久未动,真恨不能亲自上前替他接了。
曹丕缓缓而起,动作极慢,见他手上虽无节笏,然而双手合而置于胸前,好似上朝一般。态度恭敬,眉目恭顺。
如此低着头站立良久,不接旨也不说话。
底下人等,老僧者,早已入定,任凭曹丕站上多久,他就入定多久;而年轻者,虽疑惑万千,然摄于威势,亦不敢轻动。
最后,反倒是张音沉不住气了,年老了,手就是这么端着,久了,也费力,还不说捧着卷诏书。
他此刻心里也是欢喜,曹丕接旨时,好在态度恭敬,自己也算是不辱使命,没给汉室丢脸,这差事就算完成了。这卷诏书,此刻反倒成了烫手山芋,恨不能立刻推出去。
思及此,张音略带艰涩,道:“殿下,请接旨。”
曹丕又是沉默良久,头低着,却是连那诏书都没看一眼。张音无奈,只得略微提高点语调,催道:“殿下,请接旨。”
曹丕终于是反应了过来,哦哦应了两声,尔后,缓缓抬起头。
众人,不管是士子们,还是张音,以及曹丕那些文官武将,皆是惊呆了。
只见曹操满脸泪水,痛哭流涕,似有什么天大悲事一般。张音语调更加艰涩了,道:“殿下,您这是为何?”
曹丕惨然一笑,道:“圣上误会我也。”尔后,抹了把眼泪,继续道:“我曹氏,乃是大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世受汉恩,安忍背之。”
曹丕说道此处,神色略微有些激昂,仰起头,亦挺直背,道:“及至恒、灵朝,朝纲崩坏,盗贼四起,武王出,而天下定,芟刈群雄,几乎海内。”说到此处,那些跟随曹操征战天下的老将,皆是面显怀念与自豪。
张音站在那儿,听的曹丕说起他父亲的功绩,不知何意,但知道决不能打断,否则下面那一群掌握着帝国几乎全部兵马的莽夫就会冲上来,把自己撕成碎片。
曹丕说完了父亲的功绩,转而望向张音,沉重道:“正礼啊,孤之心意不能上达天听,以至君臣生隙;且孤南巡以来,经郡县,历屯田,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罪皆在孤;是以上惭神明,下愧士民。由此言之,孤之德行尚未堪偏王,何言帝者也!宜止息此议,勿得再提,此诏书,孤万死不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