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回 旧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八回 旧友 (第3/3页)

礼,孤还记得,我等上次于许昌最后一次煮酒品诗,正礼以一首猛虎行技惊四座,令我等叹服不已,如今,这几年过去,想必正礼于诗词之造诣上又有进步吧,可否即兴赋诗一首,令我等开开眼界。”

    张音站起来,施了一礼,无奈的笑笑,道:“殿下恕罪,卑职如今早已不做那东西多时矣。”

    即兴成诗这种事,对于曹丕、曹植此等天纵之才来说,小事一桩耳。然而对于张音这种中规中矩的,且反应力、想象力皆是差了许多的老人来说,却是勉强。

    曹丕这番请求,虽然语气、措辞诚恳,却未必没有刁难之嫌。因而,张音是绝不敢接的,只得以年老不做诗久矣来搪塞。

    曹丕一愣,走下来,笑道:“孤却记得,正礼当年可是爱诗如命,这才不过几年啊,怎生就……?”

    张音大摇其头,道:“国家纷乱,天下未平,怎敢因诗废事。”

    这张音干什么是都是半吊子。于气节上,论之忠义,称不上;论之奴媚,也不尽然。而于学识上,也是如此,这“以诗废事”四字怎叫一个愚笨了得。

    此语一出,四座皆惊,底下皆是儒生,而儒生,最是喜爱作诗,而张音说出以诗废事,便是对他们的侮辱。这叫他们如何不怒,若不是慑着魏王威势,这些年轻的士子早就破口大骂了。

    并且真正愚笨的不在此,而是,曹操为诗人,曹丕,曹植亦为诗人,饶是连现在只有十八岁的曹睿,亦是在诗歌上取得了不小之成就。

    张音这一句话,可能无心,只想为自己不做诗找一个较为体面的借口;孰不料,却把曹氏三代以及全天下爱诗的士子全给得罪了个遍。

    曹丕脸上也挂不住,想起出不能因为此等小事,而坏了大计,正待给张音找个台阶下。

    孰不料,下面的曹睿忽的站起,道:“父王,既然张大夫年老不能为诗,为不使父王扫了雅兴,可否让孩儿作诗一首。就为猛虎行。”

    曹丕瞥了一眼张音,又转过来,面对儿子,笑道:“有何不可,睿儿快快作来。”

    曹睿起身,先对着下面的士子略微一躬身,行了个士子礼,道:“各位,在下献丑了。”

    下面的士子们皆是频频点头,显然,长相英武,举止儒雅的曹睿甚合他们心中理想的统治者标准。

    曹睿施礼罢,翻过身来,于堂上微渡几步,如士子般,一提衫,开口道:“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绿叶何蓩蓩。青条视曲阿。上有双栖鸟。交颈鸣相和。何意行路者。秉丸弹是窠。”

    此篇,曹睿一气呵成,言辞清铄,字正腔圆。底下士子,不管老幼,皆是连连点头。

    天下父母皆一般,最为开心之事,乃是看着自己儿女比自己有出息。看到曹睿如此诗才,曹丕也是高兴不已。便有意无意的望向张音,道:“正礼,你说我儿这临时拼凑之语,如何?”

    张音本是爱诗之人,只为为了避免于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不得已,才搪塞自己不做诗多年。

    今见得曹睿如此诗才,惊叹不已,由衷赞叹道:“王子高才,举世无双,殿下大幸,天下大幸。”

    曹丕听到最后那八个字,很是高兴,爽朗一笑,也无意再为难张音,笑道:“好,今日不做诗,只饮酒,喝!”

    ——

    下个星期很重要,推荐也会好一点,求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