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百六十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七百六十八 (第3/3页)

是夏可可。

    周正群讲完,是江北大学党委书记楚玉良做表态发言,接着是其它五所学校,最后,强中行代表江北大学,就如何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了发言。

    会议开了将近四个小时,会议结束后,周正群提出,全体与会人员乘车去闸北新村,到现场看一看。这是事先没有安排的,李希民征求意见,要不要吃过午饭再去?周正群道:“工地上就有,跟他们一块吃。”

    离开会场往楼下走时,秘书杨黎走过来,轻声道:“长江大学校长吴潇潇等在会客室,她要见你。”

    “她怎么找到这儿来了?”周正群略带吃惊地问。

    “会议刚开始她就来了,等了三个多小时。”杨黎道。

    周正群略一思忖:“今天真是腾不出时间,这样吧,你替我接待一下,把她反映的情况记下来,改天我找她谈。”

    杨黎犹豫了一会,低声道:“周副省长,吴校长情绪很低落,我想……”

    “这我理解,你告诉她,等忙过这几天,我一定找她。”周正群说完,快步朝楼下走去,杨黎默站一会,遗憾地往会客室去。

    往闸北去时,周正群特意将黎江北叫到自己车上,黎江北面sè沉重,看不出他是为搬迁发愁还是为将要到来的调研组发愁。

    “忧心忡忡,你脸上就不能轻松点?”周正群说。

    “我轻松不起来。”黎江北说。

    “又是啥问题?”

    “长江大学,正群,长江大学的情况不是你我想的那样。”

    “哦?!”周正群警惕地竖起目光,他特意叫上黎江北,就是想谈谈长江大学,没想他还没开口,黎江北倒先说了。

    “你又调研到什么了?”

    “骗局,自始至终,就是一个骗局!”黎江北愤愤地说。

    周正群的心哗就紧了,黎江北从来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他是不会这么说的。

    “你是指?”

    “算了,车里说不清,找时间跟你汇报吧。”

    周正群没再往下问,黎江北这番话,还有他说话的神情,已像重锤一样,在他心里砸出轰轰的声音。往闸北新村去的路上,周正群心情格外沉重。长江大学跟江北商学院的纠纷闹了五年之久,他主管教育后,先后召开过五次调解会,都没能将纠纷调解掉。省教育厅先后拿出三份调查报告,都认定长江大学违约在先。然而,吴潇潇接手该校工作,出任法人代表后,不断上访。有消息说,吴潇潇已通过关系,将长江大学的处境反映到了中央,这次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江北,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民办教育,莫非?

    周正群的脑子乱极了,联想到长江大学创办前后发生的诸多事,禁不住吸了一口冷气。车子快到闸北新村时,他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疑问,难道自己搞错了,或者,真有一张大手,在背后操控着长江大学?

    他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3

    闸北教育新村呈现在眼前。

    五月的阳光下,这片曾经的废墟显出处子般的美丽。说废墟一点不为过,周正群记得,自己从春江市调进省城那一年,脚步还来过这里。当时这儿已有开发的迹象,但也是几个小工头小打小闹,一片废弃的古河chuáng,加上破落的几十间小厂房。厂房是当年兴办乡村企业留下的,有人在这儿办过小型船厂,后来不办了。又有人把厂房低价买回来,当废品收购站,于是这片古河chuáng上便终日散发着腐朽的气息。河chuáng四周,散落着一些破旧的村宅。这些村宅不知建于何年,听说最早是流民居住的地儿,长江每一次发大水,都会让不少人失去家园,有人顺江而下,哪里能活命便在哪里安家。闸北这块地的历史便有了。后来它成了船客子们落脚找快活的一处好地儿,那些四散逃来的外乡人,因为缺少活下去的办法,便靠家中的女人,给船客子还有纤夫暖脚暖被窝。城中心地带一些好逸恶劳的fù女还有在城里烟花地带混不下去的角儿,也跻身到这里,榨纤夫们那点可怜的油。周正群听说,解放前夕,这儿的娼妓业很是火过一阵子。但站在这片废墟上,他怎么也想象不出,如此不毛之地,何以能繁华得了娼妓业?

    往事如梦,一晃间,周正群到省城工作已有八个年头。当年的不毛之地,早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省市提出闸北高教新村这个概念之前,有人也动过脑子,打算将这儿投资兴建成江北船工业基地,那个方案很是振奋人心,可惜还没等批下来,就遇上紧缩银根,国家对经济建设大调整。要不然,这儿说不定早就机声隆隆,人影绰绰了。

    周正群走下车,在李希民等人的簇拥下朝新村走去。脚下是笔直的混凝土路面,公路两旁的树木也已成活,五月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影,洒下斑剥的光。放眼望去,矗立在中心广场的城雕尤为醒目,那是花八百万元从广州运来的。当初为这个城雕,周正群跟冯培明还在会上发生过争执。周正群坚决不同意从广州那边运城雕,江北这么大,单是艺术院校就有十几所,人才济济,搞个啥样的城雕搞不出来?冯培明却坚持要从广州那边定做,他说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的火力地带,它的艺术也是最前卫的。周正群后来还是妥协了,不是他赞同冯培明的观点,而是有些事,特别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该妥协时必须妥协,要不然,你这个副省长就没法干下去。

    为这事,黎江北在sī下里嘲讽过他,认为他现在滑头了,知道保自己的官帽了。周正群无法跟黎江北解释,多的时候,他认为黎江北的观念是对的,非常正确,但就是不能接受。毕竟,他跟黎江北分属两个不同的圈子,各有各的游戏规则,黎江北可以坚守住一个真理不放弃,他不行,他得动摇,得左右徘徊,有时候还得做出牺牲,做出让步。这叫做政治的艺术,更叫做政治的无奈。真的,周正群现在越发感觉到,从政跟搞学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坚守与妥协。学术这口井,你越是坚守就越能出成果,因为它是井,坚守才能钻得深。从政却是场里的游走,这场就是人们说的官场。既然是场,你就不能守住某个信条不放,你得学会在场内迂回,学会在场内出入,况且现在这场里规则已不是一条,有许多。明规则,暗规则,潜规则,亚规则等等,哪条规则不遵守都不行。单纯地遵守也不行,你还得学会利用它,把玩它,既不能太偏离也不能太投入,总之,你得在这场里游刃有余。

    这些,他能跟黎江北说吗?

    不能!

    比如闸北新村的搬迁,按说一期工程刚一验收,他就应该积极组织搬迁。但他能积极吗,或者说他能急吗?不能!他一急,夏闻天第一个不高兴,夏闻天是闸北高教新村的坚决反对者,做为夏闻天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他能在这事上积极?冯培明也不高兴,闸北高教新村是冯培明在省政府主管教育时一手抓的工程,是冯培明这辈子干得最惊天动地最漂亮的一件事,他要是犯急,冯培明会怎么想?

    他得先等冯培明急,冯培明急了,他才能有所行动,这行动,还得顾及到夏闻天的脸sè,顾及到班子其他成员的脸sè。复杂啊,要不然,搬迁能拖到现在?

    更重要的,彬来同志到江北后,从来没对闸北高教新村发表过意见,他怎么想的,谁也mō不透。mō不透你就不能乱行动,这就叫规则!

    想到这儿,周正群苦苦地笑了笑,黎江北嘲讽他滑,这能叫滑?这才叫mō着石头过河,过不好,掉水里淹死的先是你!

    周正群收回目光,看了一眼身边的人,奇怪,今天的主人怎么还不到场?

    这主人,就是负责江北大学一期工程建设的建筑商万泉河。

    一想这人,周正群的脸又yīn了。

    万泉河现在越来越神秘,神秘得让周正群都mō不清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春江政府大楼搬迁大礼上,周正群心想怎么也能见着他,几个亿的工程,他万河实业一家干了百分之八十,春江市搞那么大的庆典仪式,他楞是不照面,只打发自己的妹妹万河实业副总裁万黛河出面。如此按排,在全省建筑界,怕也只有他万泉河能做出。

    难道他今天还不现身?

    周正群边想边往前走,李希民不时指着四周的建筑,跟他汇报,他一句也听不进去,他在想,春江政府大楼工程中,不翼而飞的那些陶器,会不会真是万泉河弄走的?

    快进江北大学校门时,风姿绰约的万黛河在几个副总的陪同下笑吟吟走过来。跟春江市那次不同,今天的万黛河没花枝乱颤,她着工装。这是万河实业一大特sè,只要在工地,不管来谁检查,公司高层一律着工装。能破格的,就一个万黛河,兴许她是女人,女人有时候就应该享有特权。

    周正群握住万黛河伸来的手,这双手看似jiāo小柔弱,有时候力量却大得出奇,她能调动二三十个亿的资金,能一夜间让金江市的建筑材料短缺,更让周正群不敢小视的,这只手只要往北京方面拨个电话,几分钟内就能让省政府定的盘子翻个。

    但是周正群此时握住的,的确是一只jiāo小柔软暗暗散发着女人香气的玉手。

    “省长辛苦了。”万黛河并不急着把手从周正群手里抽开,她说话的语气就跟花吐芳香一样,永远是那么细软温雅。而且她对领导的称呼永远保持着她的风格,从来不在前面带副字。

    周正群收回自己的手,没有笑。这也是他的风格,只要是检查工作,不论对方是谁,不论工作干得满意还是不满意,周正群脸上,永远是那种呆板而且老旧的表情。拿儿子健行的话说,看他这张脸,总觉他处在水深火热中。

    一看万泉河没来迎接,李希民脸上有些不高兴,握住万黛河手的同时,他问:“万总不在?”

    “在,他在工地上。”万黛河笑容可掬地说。

    扑面而来的是彩旗条幅,校园中心小广场上,几十个桔黄sè的气球在风中飘dàng,上面飘着热烈欢迎等司空见惯的白字。

    !@#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