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六. (第2/3页)
记时就开始重点治理,到现在,隐患还未彻底排除。去年那场洪灾中,a5号段就差点决堤,是一万多部队官兵誓死保卫,日夜加固,后来拿人体筑起了河堤,才算是保住了江龙县城。那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江龙保卫战,周正群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心在狂跳不止。
车子率先来到朱家台分洪工程建设地段,这是江北省委省政府“”期间提出的重点治理工程,在江龙县和春江境内建设以朱家台分洪工程为主的一批分蓄洪区,将春江市的有效蓄洪容积扩大500万立方。同时抓紧完成乌龙嘴、天岘峡等具有防洪作用水库工程的建设,再配以涵闸建设,使江龙塈春江的防洪能力提升两倍。
工地正在加紧施工,周正群询问了一番工程进度,又到几个工段看了看,跟工程建设人员做了一番交流。再三叮嘱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决不能让豆腐渣工程出现。负责工程建设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他jī情勃勃地说:“请省长放心,工程质量我敢拿人头保证。”周正群满意地笑了笑,按照目前进度,朱家台分洪工程应该在汛期来临前就能竣工。回到堤坝上,周正群望住前面一群加固堤坊的农民说:“他们是不是去年受灾的农民?”
县长徐大龙赶忙道:“是他们,眼下青壮劳力已扩充到工程队伍中,他们的干劲很大。”
“生活问题呢,怎么解决的?”
“房子县上已建了起来,这个月就能分到农民手里,一共建了六个新村,每村安排二百六十户。”
“生活来源呢?”
“县上每月发放生活保障金,提供粮油等必需品,其他收入,就来自他们搞的工程。”
周正群哦了一声,继续往前走。望着远处渺渺茫茫的江水,葱葱郁郁的山sè,还有江面上不时出现的船舶,周正群内心起伏。这一带真是留下他太多记忆,从跟着夏闻天的那天起,他的脚步,就感觉整日在江堤上奔走,在山水间穿越。这片土地上种植过他的梦想,生长过他的爱情,也留下过他的痛苦和绝望。若不是夏闻天,他可能就陷在这片土地里走不出去了。这么想着,他的眼前浮出夏闻天那张严厉的面孔来,真是遗憾,孔庆云出事,他应该第一个站,帮夏闻天查出事情的真相。可惜他不能,他必须设法离事件远一些,再远一些,他甚至不能在这个时候去看夏闻天!
周正群心里掠过一层冰凉,他忽然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至少现在不是。又一想,这跟光明磊落无关,这是组织规定,是原则!
原则。他苦苦一笑,将脑子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驱开,一门心思检查起工程来。
工程进展令他满意,质量把关也很严。周正群放下心来。看得出,经历了去年那场大洪灾,江龙县委、县政府的认识提高了不少,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群众发动,江龙县都走在了春江市的前列,这一点周正群寄予了充分肯定。当着省市陪同领导的面,周正群对江龙一班人特别是县长徐大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倒要看看,今年你这个大龙,能不能降住江龙。”查看完乌龙嘴水库,周正群兴致勃勃地开起了玩笑。周正群一轻松,随同人员的心情也放松下来。连续三天的检查,谁也捏着一把汗。大家都知道,周正群视察工作,跟别的领导不一样,他很少听汇报,更不会顺着你事先确定的路线去看。他很即兴,想看哪儿便去看哪,有时车子正跑着,他会突然停车,还没等你下车,他已跟工地上的农民聊了起来。他的这种即兴以前曾让不少领导出过丑,本来一切都是按排好的,就连农民说的话,脸上的表情,都提前做了排练,可他偏偏给你来个突然袭击,专挑那些在地方官员眼里是“硬骨头”“刺猬”的人了解情况。有次去上游的铜江县视察,本来按排是在一个叫五龙湾的村子检查村务公开,结果他的车子硬是开过了五龙湾,到黄龙台村才停下来。黄龙台村一点准备也没,村上领导对检查情况一问三不知,该上墙的没上墙,该公布的没公布,村民对此更是不满。那天周正群让黄龙台村村民围了一天,大家七嘴八舌,告了一整天的状,听到后来,周正群心里的火终于压不住了,他问铜江县长:“这怎么解释?”铜江县长早已满头大汗,面对群众的诘问,哪还有什么解释,只能乖乖地等着挨批。
那次检查,黄龙县长丢了官,县委书记在全市大会上做了深刻检查。
县长徐大龙是去年灾情发生后从另一个县调整过来的,以前在那个县担任常务副县长,人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读的就是水利工程建筑,让他来治理江龙,春江市算是选对了人。
不过周正群提醒道:“光有一股干劲还不行,一定要科学治水,要合理规划,要考虑到江边地区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徐大龙频频点头。
三天的视察终于结束,从乌龙嘴水库,周正群本打算开个短会,总结一下,再提几条具体要求,就回省上。不管怎么说,他心里惦着孔庆云,惦着夏闻天,更惦着那封检举信。谁知刚回到宾馆,就让望天村的村民给围住了。
3
事后有人说,张兴旺等人能在江龙宾馆围堵住周正群,是县长徐大龙的安排。徐大龙不承认,周正群也不愿相信。
当时的情况是,周正群刚走下车,还没来及跟前来迎接他的江龙县接待办主任打招呼,望天村的村民哗就给围了过来。至于望天村的村民事先藏在哪儿,他们怎么就能一眼判断出车子是周正群的,接待办主任说不清,宾馆保安说不清,县长徐大龙当然也说不清。周正群事后说:“群众有事情,就让他们直接来,别拦啊挡的,不好,这不像是我们党的作风。”
这话是冲春江市常务副市长说的。见村民围过来,第一个跑上前阻止的,就是这位副市长。“都一边去,这儿是宾馆,不是自由市场。”副市长不喊这句还好,一喊,望天村村民不答应了:“宾馆怎么了,只兴你们当官的进进出出,不兴咱老百姓迈进一步?”说话的就是张兴旺。
周正群扫了一眼,见找他的村民有八个,他笑着说:“阵势还蛮大的嘛,是到上面说还是就在这说?”
“就在这说。”张兴旺很jī动,他穿一件旧t恤,外衣搭在胳膊上,脚上是一双破胶鞋。
“好,进大厅吧。”周正群说着,就往大厅去,身边的春江市副市长急了:“周副省长,你可千万别听他的,他是——”
“他是什么,老虎还是狮子?”周正群脸上lù着笑,不怒而威的目光紧盯在副市长脸上。春江副市长不敢阻拦了,不过他还是恨恨瞪了张兴旺一眼。
谈话便在大厅进行。一开始,张兴旺等人的言论很过jī,先是骂地方政府,接着骂那些通过扩招骗他们钱的人,骂着骂着,张兴旺冷不丁说:“省长我问问你,你家里要是有三个孩子,花十多万供出来,没事干,你心里气不?”
周正群没急着回答,他在听,张兴旺等人到底要说什么?
“他家的孩子能没事干,龙生龙,凤生凤,他的怕不用念书,也一样当官儿。”有人揶揄道。张兴旺冲身后说怪话的矮个子瞪了一眼,回过目光,继续跟周正群说:“我们不是胡闹,也不是不讲理,我们就是想问问,当初政府说下的话,还算不算数?”
“政府答应你们什么了?”听清他们还是为扩招的事来,周正群心里有了底,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许多。
“答应的多,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说着,张兴旺打开自己的包,从里面拿出厚厚一撂材料,边翻边往周正群手里递。
“这是市上的文件,这是省里的,这是大学的招生简章。还有,这是当时的报纸,你看看,上面写得多好。”
这些东西周正群不用看也知道,全国xìng的扩招发生在1999年,当时的背景很复杂,原因也多,周正群印象深的,有两条。一是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有观点认为,通过扩大城镇高中或高校招生规模,可延缓部分劳动力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另一方面,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也多次发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打破原有限制,给高校更多自主权,让更多被高考关在门外的学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种思潮的影响下,教育主管部门开了口子,出台了扩招政策。但由于调研时间短,政策准备不足,出台时间仓促,许多配套政策在操作层面上根本来不及运作,从而为扩招埋下了许多隐患。更可怕的是,省市地方官员把筹建和升格学校作为政府政绩和标志xìng工程,为扩招起到了推bō助澜的作用。事情已过去好几年,关于高校扩招到底是对是错的争论仍在继续,各种观点仍在jī烈交锋,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孩子在扩招中上学了,而且是掏很高的学费上的,如今孩子就不了业,他们发出这样的质问是能理解的。
问题是,这是一个大课题,周正群解决不了。
张兴旺手里拿的,就是当时江北省教育厅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篇新闻报道,那篇报道周正群看过,省上许多领导都看过,它被称为江北教育界的一件荒唐事。面对记者的提问,教育厅长竟极为肯定地说:“通过扩招进去的学生,政府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政府正在启动跟扩招配套的就业工程,相信等他们毕业时,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样的话,放在今天,是没一个官员敢说的,但那时,有人说了,而且还登在报纸上!
张兴旺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当时跟学校签的合同,合同上有一条:学生在学校修完规定课程,经过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由学校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保证百分之百就业。
有了这两样东西,张兴旺就觉得,望乡村就不了业的十多个学生,应该找政府讨工作。否则,政府就得退他们钱!
周正群并不觉得张兴旺在无理取闹,看得出,这是一个在上访中学了不少知识的人,尤其法律方面。因为他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话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