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八. 视察 (第3/3页)
的脚尖上。“知道集团并购的事了?《尚报》也是报业集团的了。”
“什么?”他愣愣地盯着她垂下的眼睑。
她的声音更低,“我是说,咱们又是一家人了。”
“什么一家人?狗屁东方石,这个人刚才亲口说巴不得你破产,让你没有跑车开,让你住不起这么好的房子,让你的女儿天天挤月票车,让你觉得坐破出租车都心疼钱”女儿像诈尸一样从床上坐起来,狠狠地盯着她,哭丧一样跟他数落她。
“你说什么?”他把眼光从女儿愤怒的脸上转移到她惊愕的脸上,“你真是那样说的?”
她的脸色一阵阵发白,有些吞吞吐吐地说:“我是那样说的。不过只是为了教训……”
“教训我,是吧?我们离婚十年了,早就不是一家人了,你对我没有感情倒也罢了,你凭什么当着我女儿的面诅咒我?我知道,你的目的达到了,你和卓一群的阴谋得逞了,《尚报》成为报业集团的了,一个集团不应该有这么多互相竞争的报纸,《玩物报》必须停掉,为你让路,对吧?今天之前,我还梦想着,我们也许可以从头再来,但从现在起,我跟你誓不两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就算我东方石真的破产了,车没了,房子也卖了,女儿也会跟着我,不会去求你”他咬牙切齿地让胸中的恼怒湮没了刚才那一刻还险些失控的温情。
“老爸,我爱你”女儿不失时机地抱住他的腿,把她彻底孤立在一片冰天雪地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要吃人,黑了要关门。
门对门,虎对虎,恰恰对到中指拇……
人民小学操场上,放学后,几个小女孩一边跳橡皮筋,一边唱着童谣。
“小贾,她们唱的,我们小时候也唱过。看来,这么多年不变的还是童心啊”踱着步的方德生微笑着对身边的贾布德说。
“是,我们小时候也唱这个呢。”贾布德连连点头。
“我记得,那时候大人在夜里吓孩子就常常念这个。在四川,人们还喜欢讲麻老虎和熊家婆的故事,夜里哭闹的孩子听了就不哭了。”方德生在离跳皮筋的孩子不远处停下脚步。
“方副市长真是知识渊博。”贾布德也停下来,掏出傻瓜相机给那几个孩子拍照。
“我不是说过,我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四川呆过一段时间吗?”方德生坦然地笑笑。
那边的孩子又开始唱起来: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七月三伏到,热得受不了。
江对江,海对海,尚江入海回不来。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天天大太阳,热得像炼钢。
江对江,河对河,惠泉人民活不活?
……
江对江,海对海?江对江,河对河?这些猴崽子不是要造反吗?贾布德机敏地找出了歌谣里的反动因子,当即厉声叫道:“喂”
几个满头大汗的孩子被他的吼声吓了一跳,呆愣在那里。
“小贾,你发什么神经?吓着孩子了。”方德生立即制止他。
“方副市长,他们是在讽刺你呢”贾布德很委屈。他怀疑方德生根本就听不出童谣里的玄机。
“你是说,他们在抱怨,因为来了方德生和江河,惠泉才这么干这么热的?”方德生乐呵呵地说着,冲孩子们摆了摆手,“小朋友,你们接着玩。”
“既然你也听出来了,为什么不制止?这样流传开去,对你不是什么好事。”
“小贾,你是学文出身的。古人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话你听过吧?”
贾布德没了话说。他何尝不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现在连这些孩子跳皮筋的时候都唱这些了,你还防得了什么呢?老唐早就听到这些传言了,说惠泉的水都进了江进了海也进了河,惠泉人会遭遇大旱,会干得连喝的水都有困难。我也听到过,但总是不以为然。惠泉今年的确遭遇了大旱,但我相信马克思也不会论证出这旱灾跟我和江河的到来有什么必然联系。”方德生带着贾布德急匆匆出了人民小学。
“方副市长说得有道理。眼看现在连晴了两个多月,每天平均气温都在四十度左右,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贾布德紧紧跟在方德生身旁。
“你现在就去了解一下,惠泉哪些地方旱情最严重,我们明天就去那些地方走一走,,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不要通知下面的干部,我们就几个人随便走走,只有那样才听得到老百姓的心声。”
“嗯,我马上就去落实。顺便叫小张准备一辆越野车,加好油,随时待命。”贾布德说着,一阵小跑去了。
方德生抬头望了望灰白的天,深红色的落日搁在远处的山梁上,周遭的天和地仿佛随时会渗出血来。他心里又回响起几个孩子的童谣。她们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透出快乐与不安,这都是这样不尽情理的天气带给她们的。她们唱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歌谣,其实并不知道歌词里影射到一个叫方德生的人和一个叫江河的人,她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那两个人与她们有什么关系。江对江,海对海,尚江入海回不来。江对江,河对河,惠泉人民活不活?他知道,这是惠泉人直白的质问,但他无法更直白地回答。天灾,像许多传言和自己预想的那样发生了,到了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第二天清晨,惠泉还在沉睡的时候,方德生乘坐的越野车就向城北驶去。刚过尚江大桥,就有几辆小车在越野车后一路尾随。但方德生对此毫无察觉。
“小贾,你确定是三合县的灾情最严重吗?”方德生戴着老花镜,借着车顶棚上的灯,看着贾布德整理出来的一叠资料。
“确定。三合县境内虽然有一条小河,但去年就彻底断流了,今年入夏以来每天的温度都在四十度以上。据说那里的农民吃水得走上三十里路,排队等上四五个钟头,才能在井底舀起一挑水,担回家也就剩下半挑了。”贾布德的资料复述能力是一流的。
“北江县不是发生过山火吗?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应该尽快去看看?”有了贾布德的复述,方德生把资料丢在一边。
“山火已经扑灭了。不过,这样的天气,随时还可能死灰复燃,北江又是惠泉山林最多的地区。”贾布德说。
“那好,我们改天就到北江去,视察一下山林防火工作。今天我们先到三合的市场里去转转,那里是最能看出问题的。小张,到三合县城还有多久的路程?”方德生看了看表。
“刚走了一半儿,还有一个小时吧。方副市长,你以前到菜市场买过菜吗?”小张想活跃一下气氛。
“哈哈,我就不食人间烟火了?买菜讲价,我可是高手。今天你们就瞧我的。”方德生的轻松,让车上的人都笑起来。
三合县城是座并不大的古镇。老街用于发展旅游业之后,市场和居民都集中到新城去了。方德生带着贾布德和小张进了中心农贸市场,里面稀稀拉拉摆着几个卖蔬菜、水果和干副食品的摊点,大部分摊位都空着。
“这市场怎么这么冷清?”方德生一边走,一边问贾布德。
贾布德向旁边一个矮胖子使了个眼色。这是他趁小张停车的时候找来的市场管理人员。矮胖子凑上前讨好地说:“方副市长,以前这市场可热闹了,每天都能摆满,要到下午五六点钟才会散市。今年遇到伏旱,蔬菜水果都没啥收成,卖的人少了,不到十点就抢完了。”
“哦。那居民吃饭怎么办?”方德生斜了贾布德一眼,他已经弄明白这个矮胖子是怎么回事。
“这日子,将就熬呗。县里头也出面向外省的蔬菜水果基地调配,勉强还能应付一阵子吧。”矮胖子紧张地回答。
前边空摊位前,一个瘦弱的男子坐在地上,旁边摆着一篓严重发育不良的西红柿,无精打采地看了看过来的一群人。
“喂,你怎么不摆在摊儿上卖?交管理费了吗?”矮胖子身手敏捷地上前质问那男子。
“今年人都了,种的菜也全了,没的都卖不掉,还交什么管理费?”男子伸手护着自己的篓子,他似乎已经料到矮胖子的脚会踹过来。
“你这人怎么回事儿?人家还要做买卖呢”方德生板着脸,拉了矮胖子一把。
“嘿,方副市长,这些农民没啥素质,到哪儿都不懂规矩。”矮胖子退到一旁,低声解释道。
方德生回头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上前俯下身,拿起篓子里的小西红柿,和气地问:“老乡,这个长生果怎么卖的?”
“这不是长生果,是蕃茄。天干,长不大了,是比长生果大不了多少。你要多少?拿十块钱,这一篓子全归你了。”男子面带嘲讽地望了一眼面前这位五谷不分的干部模样的人。
“哦,这是蕃茄啊”方德生自嘲地笑了笑,“今年天干得这么厉害家里饮用水有问题没有?地里的庄稼还保得住吗?”
“你又不是县大老爷,问这些干嘛?就算全三合县的人都完了,你问了也白问”男子对他的关怀不屑一顾。
“你这人怎么说话呢?知不知道跟你说话的是谁?赶紧站起来回答”矮胖子真替那不识好歹的男子着急,指手划脚地叫喊起来。
“你少插嘴不要他站起来”方德生不耐烦地白了矮胖子一眼。
“喝,还真是个干部有狗帮你叫唤呢咱们三合,整个惠泉干成这样,怎么没把这些满肚子油水的几个啊?”男子仍旧泰然地坐在地上,对着矮胖子就是一番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