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炎阳丹成(二) (第2/3页)
双方已颇有嫌隙。张三丰一代宗师。以百余岁的高龄,竟降尊纡贵的去求教,自是大**分。众人明知张三丰一上嵩山求教,自此武当派见到少林派时再也抬不起头来。但这些虚名也顾不得了。本来峨嵋派也传得一份“九阳真经”,但掌门人灭绝师太脾气十分孤僻古怪,张三丰曾数次致书通候,命殷梨亭送去。灭绝师太连封皮也不拆,便将信原封不动退回。眼下除了向少林派低头,再无别法了。
“太师傅,不要!”独孤求醉脱口叫道。一想到张三丰带着幼年张无忌到少林寺求助却无功而返的情节,独孤求醉就觉得以张真人地位之尊,根本没必要去受这个窝囊气。而且,说不定。去了也就是白跑一趟而已。
“恩?怎么?”张三丰疑惑地望着独孤求醉。其他的人也都纷纷望着他,看他有什么说法。
在这么多高手的目光注视之下,独孤求醉心里没来由地一虚,该如何回答呢?总不能告诉他们说:我知道你们这次过去,就只是白费功夫。你们直接去汉江边上守着去吧,等着常遇春被蒙古武官追杀过来,再去救人就好了,然后把无忌交给常遇春,无忌这条小命就有得救了。
且不说自己这样讲,他们信或不信,单是自己这样的想法,似乎已经悖离了这个游戏的主旨。这个问题,在当初独孤求醉遇到洪七公和幼年穆念慈之时,他便想过很长的时间,这个时候,类似的问题,再次摆在了独孤求醉的面前。在这一瞬之间,独孤求醉的心里,转过了无数的念头。
如果张三丰不带着张无忌去少林寺折腾一番,直接去汉江边上等着,后续的情节会不会正常发展?常遇春会不会被那帮蒙古武官追杀至江上?这些,都是未知地。自己这样的判断,或者说,自己说过的话,也许已经在影响着任务情节的走向。那么,后续地那些情节,会不会出现其他的变故?或者说,这个任务中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做为其他的任务形式,会不会被其他地玩家所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