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五章 红楼九十八 “蠢才” 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百五十五章 红楼九十八 “蠢才” 二 (第1/3页)

    ““宝钗道:“果真死了,岂有红口白舌咒人死的呢!”好个“红口白舌咒人死”,根据较深的心理学和曹雪芹的行文风格,这句话几乎在“暗示”某人的心底深处几乎是在咒黛玉死的!虽然也许某人甚至都有些自己感觉不到!(外人注:这话虽然说得狠,恐怕让不少人会一时接受不了,但细细一想,宝钗在黛玉死后几乎没有任何表情,不但表面没有,恐怕心里也难有,也许这话就不太狠了)

    ““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诉你。””这话也绝对只有曹雪芹才能写得出!不由不得不说,宝钗深通心理学!知道从根上治疗顽疾甚至大病的道理,于是这话听起来狠,但对宝玉却当时也许真是一剂“猛药”兼“良药”!但请注意,恐怕相当多的看官都觉出黛玉“死”得太突然太“无声无息”了,几乎没有任何的描写!使前面的掉包计以及象前文的婚礼时“吹打着热闹些”甚至宝玉和黛玉之情,以及宝玉的“芙蓉诔”和黛玉的“葬花吟”等等的文字全成了废文!一个如此大的铺垫到这里本来要引出一场前所未有的巨雷泼雨闪电的!但到这里竟然象放了一个响屁!(外人注:虽不雅!不过几乎是很显然,即黛玉之死的大段文字被如同害黛玉的那些人一些,被残酷地删得几乎是一干二净了!(xx注:这群杂种!(外人注:…)))

    ““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这是最朴实的描写,但也是最真实的表现,曹雪芹写这些文字时肯定是经过精斟细酌而最后定稿的,请想一下,有什么其他的描写会比这个更好更真实吗?什么叫多一字则多,少一字则不行,这大概便是了!

    ““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心中正自恍惚,只见眼前好象有人走来。”这正是曹雪芹写法!但这里似乎有突然甚至贸然出现的感觉!原因很简单,黛玉之死被删的文字是大量的!只要想想宝玉写《芙蓉诔》黛玉写《葬花吟》的过程中曹雪芹花了多少笔墨,甚至只要想想晴雯死时曹雪芹又花了多少笔墨,便知黛玉之死被删了更多的文字了!(xx注:这无疑是犯罪!(外人注:很深重的罪行!对黛玉犯下的任何罪行都是很沉重的罪行,更何况这样的大的罪行,所以只能用“深重”来形容!))

    ““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这话仍然显出宝玉失玉后的有些“痴傻”,

    ““那人道:“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这话语只能说有些象曹雪芹,或实在不太象曹雪芹,因为,实在有些平淡和老套,

    ““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这话里突然拽文,也是让人有些奇怪的,

    ““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

    玉。”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为气,生前聚之,死则散焉。常人尚无可寻访,何况林黛玉呢?汝快回去罢。”宝玉听了,呆了半晌,道:“既云死者散也,又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