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章 红楼九十七 红楼为证 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章 红楼九十七 红楼为证 三 (第2/3页)

瑞旺儿等,吩咐他们:“不必走大门,只从园里从前开的便门内送去。我也就过去。这门离潇湘馆还远,倘别处的人见了,嘱咐他们不用在潇湘馆里提起。”众人答应着,送礼而去。”这里看起来是为了让黛玉不知晓此事,但其实不必说得如此之明,显得文字轻飘飘的,而其实一句话即可带过,即凤姐叮嘱行事之人严把口风,泄露者重惩之类的,

    ““宝玉认以为真,心里大乐,精神便觉的好些,只是语言总有些疯傻。那过礼的回来,都不提名说姓,因此上下人等虽都知道,只因凤姐吩咐,都不敢走漏风声。”如何?有了这一段,前一段文字甚至几乎可省略,

    ““且说黛玉虽然服药,这病日重一日。”这句话也非常重,为什么服药后病还日重一日呢?当然,很可能是黛玉因为有已死之心,已经病入膏肓了,但这句话实在太过“唐突”,忍不住便让人想到之前黛玉的保养,保养到后面似乎不但不见好转,还几度恶化,所以如果将这句话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暗示”也不妨啊!(外人注:曹雪芹在处理这件事上极其谨慎和小心,就算有一些比较明显之文字恐怕要么也被删掉,但总留下一些似是似非的线索和暗示是后四十回的蠢才们觉得“看不出来”的,

    ““紫鹃等在旁苦劝,说道:“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至于意外之事,是再没有的。姑娘不信,只拿宝玉的身子说起,这样大病,怎么做得亲呢?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这才是有些智商的紫鹃!不但已经知道黛玉听傻大姐此言,而且这话不但逻辑严谨,而且情到意到,

    ““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黛玉何等聪明之人!而且与紫鹃相处如此之久,当然知道紫鹃在撒谎安慰自己,而“微笑一笑”更其已毫不在乎生死,而这里咳嗽数声,不再是“痰中带血”,果然是“吐出好些血来”!足见黛玉已到了难返之时!而说到黛玉的聪明,不由想提一提为何黛玉八十回的前几十回为何能对宝钗如此有戒心,那正是因为,黛玉的聪明!因为,黛玉为何不对湘云等有如此强烈的戒心?因为黛玉不但看出宝钗对宝玉有意,而且看出宝钗的“手法”非常地“高明”,而综合而言,即黛玉已经感受到了很“强烈”的宝钗欲“夺”宝玉之心和之言之行,但是,几乎只有她一个人能看出来!除了因为黛玉实在比众人都聪明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自然是黛玉和宝玉的情深至此,而宝钗本以为不会有人看出来,但却突然现黛玉看出来了,而且黛玉的数次“强烈”的表现让她只能退而求其他方法,于是,才有之后宝钗与黛玉那次“交心”后姐妹相称的那个极其精彩之回,那一回中,几乎不会心计的黛玉说了一句现在看来应该是很著名的话,即“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这里“藏奸”两个字恐怕会让宝钗心中猛地狂跳!宝钗当然不能用“藏奸”来形容,但用“藏心”来形容却绝对恰当,(xx注:恐怕用“藏计”来形容更恰当吧!(外人注:呵呵,你的眼睛现在越来越贼嘛!但恐怕用藏计来形容也有一点点偏颇,(xx注:为什么?(外人注:宝钗被黛玉看出来后,甚至之前可能是误会,因为宝钗那时还准备被选入宫,但之后宝钗却真的对宝玉不但有情而且有意了,而黛玉的反应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甚至非常正确的,而宝钗当时估计心里是难受的,甚至有短时间内恐怕都已经断了要和宝玉继续的念头!所以那段时间宝钗除了和宝玉处处避嫌外,几乎都不允许提宝玉,所以薛蟠当着宝钗薛姨妈的面提“金玉缘”的时候,宝钗几乎是红楼梦仅此一次地心里崩溃而当时立即哭出来,所以,她和黛玉主动改善关系也是有相当成分是求得心理平和的,当然,以宝钗的聪明,以宝钗的“远见”,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对未来的某些的铺垫,只是,这铺垫恐怕都被她自己抹得极其模糊了,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如自己选入宫中不成,如薛家的需要靠山,如贾府的需要财富,她所做的一切便就算她主观上也许不承认,也许可以有这样那样的辩解和说法,但客观上已经非常明显地指向了其终极目标,也就是成为未来的宝二奶奶,或者再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