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七章 红楼八十六 绝妙重现 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七章 红楼八十六 绝妙重现 一 (第3/3页)

严谨,但这里不免也显“认真人”之滑稽,当然,只有这样才能知审判薛蟠此案的全过程,所以无论对于薛蝌,还是对于众看官,还是对于红楼梦来说,都是极其必要的!

    ““宝钗道:“二哥的书还没看完,后面还有呢。””正是,且看具备写悬疑小说天赋的薛蝌的下文(外人注:哈哈!)

    ““因又念道:“有要紧的问来使便知。”哈哈,薛蝌果然独树一帜!这里又转交给“来使”了,极合曹雪芹淋漓酣畅之文!(xx注:哈,畅快!(外人注:很是!))

    ““薛姨妈便问来人。因说道:“县里早知我们的家当充足。须得在京里谋干得大情,再送一分大礼,还可以复审,从轻定案。”原来如此!此等“密语”,如何能写于纸上!写于纸上的正要是冠冕堂皇和光明正大的!而且估计这做官的也有一份甚至全国的“官谱”,因为就靠着这个财哩,恐怕都早算出此案薛家要出多少银子才给他办了!这里“大情”和“大礼”便是一再提醒薛家,不得吝啬!因为后文还有“复审”和“从轻定案”,如何复审和如何从轻,便看你这大礼大情送得怎样了!(外人注:好!妙!这才是曹雪芹!!)

    ““太太此时必得快办,再迟了就怕大爷要受苦了。”正是要抓紧,那里盼财盼得早已两眼冒火了!

    ““薛姨妈听了,叫小厮自去,即刻又到贾府与王夫人说明原委,恳求贾政。”极其简炼!别说半句,恐怕半字的废话都没有!

    ““贾政只肯托人与知县说情,不肯提及银物。”完全是贾政!说情其实已经违心,却又不肯提及银物,正是“假正”啊,当然,如果非要说贾政在“银两”上还算清白却也说得过去,但难道他真的清白?恐怕只有他和当事人知道的银两之事不在少数吧,在当时那样的官场,贾政不可能连这一点都不知道或一点都不去实施,

    ““薛姨妈恐不中用,求凤姐与贾琏说了,花上几千银子,才把知县买通。”凤姐深谙此道,其实如果早找凤姐,恐怕能更早搞定,可参见凤姐儿前文是如何和官场打交道的!那就是炉火纯青啊!只是薛姨妈甚至王夫人等都不知凤姐儿那些个事那些个“本领”,所以实在是浪费“人才”和浪费时间了!(外人注:哈哈!很好!),而且这里标出了一个价:几千两银子,恐怕和许多看官想象得差不了多少,而两个字“买通”,几乎便概括一切!

    ““薛蚪那里也便弄通了,”知道该怎么说了,自然是翻供,台下台下合唱一出戏,皆大欢喜也!

    ““然后知县挂牌坐堂,传齐了一干邻保、证见、尸亲人等,监里提出薛蟠,刑房书吏俱一一点名。”十分“负责”,“一丝不挂”,不对,应该是“一丝不苟”,内含极大讽刺,

    ““知县便叫地保对明初供,又叫尸亲张王氏并尸叔张二问话。”且看如何冤枉原告,且看知县手段!”

    “哈哈!”小戒大笑起来!“果然痛快!”

    “意想不到,”小猴也笑道,“仿佛又回到从前!”

    “似乎突然钻出地狱!”老沙呵呵道。

    “难得到现在能一直微笑!”小唐笑念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