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红楼八十六 绝妙重现 一 (第2/3页)
么批了,再作道理。”这里不但简炼,而且“含糊”两字也完全符合贾政的性格,
““这里薛姨妈又在当铺里兑了银子,叫小厮赶着去了。”交待薛家的生意之一“当铺”两字,看似随意而滴水不漏,
““三日后果有回信,薛姨妈接着了,即叫小丫头告诉宝钗,连忙过来看了。”非常简炼实效!正是曹雪芹的叙事风格!
““只见书上写道:带去银两做了衙门上下使费。哥哥在监,也不大吃苦,请太太放心。”这就很象薛蝌的话,其实比上回第一封信更象,因为文字中透出“清秀”之气,正合薛蝌面貌及性格,
““独是这里的人很刁,尸亲见证都不依,连哥哥请的那个朋友也帮着他们。”这里的话却有曲折,也十分合乎曹雪芹“据实而录”的风格,显然薛蟠请的那个朋友说的是实话,并非“帮着他们”或与薛蟠有仇,原因很简单,他也怕担作伪的干系,
““我与李祥两个俱系生地生人,幸找着一个好先生,许他银子,才讨个注意,”这里的“好先生”却大含讽意!
““说是须得拉扯着同哥哥喝酒的吴良,”好嘛,“无良”!
““弄人保出他来,许他银两,叫他撕掳。他若不依,便说张三是他打死,明推在异乡人身上。他吃不住,就好办了。”这里的话甚至可用精致来形容,而且内容十分有力!这个主意相当有“份量”!也就是说,这一招,果然厉害!
““我依着他,果然吴良出来。现在买嘱尸亲见证,又做了一张呈子,前日递的,今日批来,请看呈底便知。”事情几乎已经成了三分之一!几乎全是那“好先生”的功劳,当然,最本质还是那银子的功劳!
““因又念呈底道:具呈人某,呈为兄遭飞祸、代伸冤抑事:窃生胞兄薛蟠,本籍南京,寄寓西京,于某年月日,备本往南贸易。去未数日,家奴送信回家,说遭人命,生即奔宪治,知兄误伤张姓。及至囹圄,据兄泣告,实与张姓素不相认,并无仇隙。偶因换酒角口,先兄将酒泼地,恰值张三低头拾物,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囟门身死。”好嘛!好个“恰值”!绝妙啊!而且这里文字和逻辑完全符合“呈底”文法!实在几乎绝对是曹雪芹原文!
““蒙恩拘讯,兄惧受刑,承诺斗殴致死。仰蒙宪天仁慈,知有冤抑,尚未定案。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伏乞宪慈恩准提证质讯,开恩莫大,生等举家仰戴鸿仁,永永无既矣!激切
上呈。”此呈估计也与那位“好先生”有大大干系,写得是慷慨切切,真诚泣泪!
““批的是: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次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而这里的“不准”显然剩下的三分之二不能通过,薛蟠人证物证均有,最糟糕的是自己已经供认,已经符合全部定罪程序,
““薛姨妈听到那里,说道:“这不是救不过来了么?这怎么好呢?””薛姨妈被薛蝌这极其“负责”的详尽的陈词弄得起起伏伏,忽悲忽喜,才喜又悲,薛蝌虽然办事认真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