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红楼八十三 小人 二 (第2/3页)
““黛玉会意,知道袭人怕自己又悬心的原故,又感激,又伤心,因趁势问道:“既是魇住了,不听见他还说什么?””宝玉如果真做了和黛玉同样的梦,定说了将来必与黛玉成亲之类的话,
““袭人道:“也没说什么。””这句话可就绝不是黛玉前面认为的“知道袭人怕自己又悬心的原故”了!恐怕这里就含着袭人内心不太愿黛玉和宝玉将来怎样的私心了!所以前文的黛玉的“又感激,又伤心”恐怕是早了点!而曹雪芹正是用这样的“又感激,又伤心”来掩饰这一点!这正是曹雪芹深入内心的写法!
““黛玉点点头儿,迟了半日,叹了一声,”这句话极有“内涵”!迟了半日,叹了一声,黛玉何等聪明伶俐的一个人儿!已经从袭人的这句话中“得知”或“感觉”到袭人对自己和宝玉的情感或说相配竟也是“模糊”或说“不悦”的!所以才“迟了半日,叹了一声”!竟然连袭人都不看好,那还能看好谁?!
““才说道:“你们别告诉宝二爷说我不好,看耽搁了他的工夫,又叫老爷生气。””这是黛玉从心底里关心宝玉的话!细究的话甚至是黛玉可以牺牲自己而为宝玉的心理!
““袭人答应了,”这个袭人能答应,而却不愿告诉宝玉说的对黛玉的“亲密话儿”,袭人此时其实已经具备王夫人雏形!
““又劝道:“姑娘,还是躺躺歇歇罢。””这话怎么听怎么从心底里透着一丝儿冷漠和无情!
““黛玉点头,命紫鹃扶着歪下。袭人不免坐在旁边,又宽慰了几句,然后告辞。”一个“不免”两字,已经“透露”出袭人来看黛玉的些许不得已!
““回到怡红院,只说黛玉身上略觉不受用,也没什么大病。”袭人几乎成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阻断剂!当然,以她和王夫人之间的“交情”,本来善良的她受王夫人的授意才如此做的可能性甚至也是极大的!(外人注:几乎是肯定的)
““宝玉才放了心。”却不知受了蒙惑,他与黛玉的后续已越来越趋于凶险!甚至用四面楚歌来形容都不为过!
““且说探春湘云出了潇湘馆,一路往贾母这边来。探春因嘱咐湘云道:“妹
妹回来见了老太太,别象刚才那样冒冒失失的了。”湘云点头笑道:“知道了。
我头里是叫他唬的忘了神了。””这个仍然是前文的线索,但湘云那番表现已经不是冒冒失失,而是傻不啦叽,
““说着已到贾母那边。探春因提起黛玉的病来。””这才是探春儿,而不是袭人!黛玉说不让提就真的不提吗?!黛玉其实心深处多么希望宝玉能知道呢!多么希望宝玉能来看她呢!多么希望能从宝玉口中听到她想听的那些话呢!而袭人甚至也明知这一点,却仍然“顺水推舟”甚至可以说是“落井下石”!而探春儿却绝不是这样!这里正是要将袭人和探春儿做个如此鲜明的对比!
““贾母听了,自是心烦,”心烦二字,已经透出贾母心内的矛盾冲突甚至可以明说是难以抉择!因为宝玉和黛玉之情贾母肯定是极看在眼里的,以她疼爱黛玉之母贾敏和黛玉的程度,而且甚至也是偏向宝玉和黛玉的!但两人这病来病去,却如何不心烦?
““因说道:“偏是这两个‘玉’儿多病多灾的。”偏是这两个“玉”儿,正是贾母心中可能的配对,(外人注:但却也很可能是曹雪芹的掩饰,也许贾母想的是将宝玉配与宝钗,而黛玉她则另有人选(大白纸注:有道理,完全不失为另一种可能!)
““林丫头一来二去的大了,他这个身子也要紧。”“大了”,这句话太敏感,大了就要出嫁,但是不是宝玉呢,这里说的话却真是模棱两可的!
““我看那孩子太是个心细。””这句话可供猜测的地方也太多,一个可能是黛玉想得太多了,贾母本来就是要成全黛玉和宝玉的,而另一个可能却完全相反,贾母以外祖母的身份在劝黛玉,这种事由不得你们自己的,你心太细只会伤到自己,这种事显然是要父母及长辈来作主的!因为显然,涉及到的方面甚至重大方面太多!尤其在贾府如今风雨飘摇之时!
““众人也不敢答言。”以“众人”对贾母的更了解,恐怕已经听出这其中的些许“意思”出来,
““贾母便向鸳鸯道:“你告诉他们,明儿大夫来瞧了宝玉,叫他再到林姑娘那屋里去。””这话从贾母口中说出来却极狠!本来以为贾母是最疼黛玉的,但这话里透露出的口气却自然是宝玉更重要!甚至流露出只是顺便去黛玉处的意思,所以,前面那句心烦恐怕更烦的是黛玉!(外人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