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红楼七十八 悲心 六 (第2/3页)
只要看晴雯是怎么死的,便知道四处是怎样的相逼,尤其是越临近关键时刻的时候))
““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此处借离骚之词句,虽然象极晴雯屈死,却更象是曹雪芹心语!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不但招来似乎无尽的生活和心理上的烦恼,而且写完后曹雪芹料定必还会受到冤屈!(xx注:没事,他现在是最伟大的!(外人注:是最伟大的,但真正了解他的多少?))
““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这里更进一步阐述以上两句,曹雪芹不知未来会如何,甚至这部书是否能流传下去都不能肯定,更谈什么奢望有人能真正理解他?所以曹雪芹时常借酒狂言,但红楼梦却写得细腻到惊天动地的程度!试问,那时他身边真的有人了解理解他吗?(xx注:脂砚斋?(外人注:虽然看起来对比起来算很了解,但恐怕对于曹雪芹内心来说也只是只了解到某个程度而已))
““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这里更是极象曹雪芹在道自己!曹雪芹的才华横溢到了一个常人几乎难以想象即甚至想象不到的程度(xx注:有这么夸张?(外人注:连红楼梦都看得似懂非懂,更别提去想象曹雪芹之才华了),这样的他在那时至少在年少青年时难道不想有所作为?而见嫉,如同贾谊被贬长沙,三十三忧郁而死,这绝不象是在比晴雯,也不大象在比黛玉,几乎唯一的可能就是曹雪芹借此由虚晴雯到实黛玉到心雪芹也!(外人注:很是惨烈(xx注:惨烈?(外人注:曹雪芹写此诔时如果真是于心最深处泣血自己,当时的心情当然惨烈(大白纸注:而且别忘记,此时已接近八十回尾声(外人注:啊!会是那样?!(大白纸注:会是其中一种可能,而且似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