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九章 红楼七十六 空月 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九章 红楼七十六 空月 一 (第2/3页)

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有触于心”,贾府一日不如一日,自然各人心中都有相当心事,更何况贾母所想的事会更多,如以前的“贾父”,更甚至贾赦的那句不留心的话,还有以往诸多物是人非的事,

    ““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语解释。”贾母最大,

    ““又命暖酒,且住了笛。尤氏笑道:"我也就学一个笑话,说与老太太解解闷。"”尤氏此时道笑话其实已是强弩之末,

    ““贾母勉强笑道:"这样更好,快说来我听。"”“勉强笑道”,却说“这样更好”,显然相当勉强,

    ““尤氏乃说道:"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叭。"”这个笑话,一开头就显繁琐,显然,这些方面,众人差凤姐儿何止十倍!(外人注:如果这里有暗指,斗胆胡猜一下,大儿子象贾赦?因为觉得他总是一眼看人,令人不寒而栗,二儿子象贾政?因为他只听“一边”的话,另一边的话完全否定,就当没听见,三儿子象贾珍?贾珍很有些古怪,恐怕与他只一个鼻子眼出气有关,或者说他与贾蓉正是一个鼻子眼出气的?四儿子都齐全,应该是宝玉?至于哑巴,也许在说这里面他虽然都齐全,但在贾府丝毫没有话语权,就象个哑巴似的(xx注:有些意思))

    ““正说到这里,只见贾母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过犹不及,起先还有中秋团聚欢笑之意,但最后到了要强作欢笑的程度,贾赦的“偏心”之论只是个小小的催化剂,众人都是明白人,对贾府日渐西下都是有相当察觉的,正所谓一年不如一年,而明年甚至是否还能有此时此景都是个相当大的未知数了,

    ““尤氏方住了,忙和王夫人轻轻的请醒。”此时睡着容易着凉,

    ““贾母睁眼笑道:"我不困,白闭闭眼养神。你们只管说,我听着呢。"”这已经是精神不济的话儿,

    ““王夫人等笑道:"夜已四更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明日再赏十六,也不辜负这月色。"贾母道:"那里就四更了?"王夫人笑道:"实已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否则会睡一地了,探春儿不比迎春儿的“懵懵懂懂”,惜春儿的“没心没肺”,深知此时此刻对贾母的重要,而黛玉和湘云呢,且看后文,方知曹雪芹有些情节“似乎”“随手”而写,但其实是写得是何等复杂严谨,以及,辛苦,(外人注:正是,写得真都有些看不出来了(xx注:我几乎完全就看不出来))

    ““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说着,便起身,吃了一口清茶,便有预备下的竹椅小轿,便围着斗篷坐上,两个婆子搭起,众人围随出园去了。不在话下。”确实不在话下,话都快没了,

    ““这里众媳妇收拾杯盘碗盏时,却少了个细茶杯,各处寻觅不见,又问众人:"必是谁失手打了。撂在那里,告诉我拿了磁瓦去交收是证见,不然又说偷起来。"众人都说:"没有打了,只怕跟姑娘的人打了,也未可知。你细想想,或问问他们去。"”这个,实在也太过写实,

    ““一语提醒了这管家伙的媳妇,因笑道:"是了,那一会儿记得是翠缕拿着的。我去问他。"说着便去找时,刚下了甬道,就遇见了紫鹃和翠缕来了。翠缕便问道:"老太太散了,可知我们姑娘那去了?"这媳妇道:"我来问那一个茶钟往那里去了,你们倒问我要姑娘。"翠缕笑道:"我因倒茶给姑娘吃的,展眼回头,就连姑娘也没了。"那媳妇道:"太太才说都睡觉去了。你不知那里顽去了,还不知道呢。"翠缕向紫鹃道:"断乎没有悄悄的睡去之理,只怕在那里走了一走。如今见老太太散了,赶过前边送去,也未可知。我们且往前边找找去。有了姑娘,自然你的茶钟也有了。你明日一早再找,有什么忙的。"媳妇笑道:"有了下落就不必忙了,明儿就和你要罢。"说毕回去,仍查收家伙。这里紫鹃和翠缕便往贾母处来。不在话下。”其实只是为了引出湘云来,但曹雪芹写到后面已经越来越“不动声色”、“行云流水”、“顺其自然”,连这样的引出湘云来的过渡都煞费心思,而且黛玉和湘云并非如迎春惜春般提前自己去睡了,这点细节都要交待,从这一小小点来看,曹雪芹真是极其珍爱自己所写的这部红楼梦的,

    ““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去睡觉。”如何?其实都知道这样会失礼,但曹雪芹更重要的意思显然远非要说明这一点,而是借此让黛玉和湘云能有一次不较以往的“深层次”接触,

    ““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自然,这个是黛玉难以逃避难以控制的,

    ““宝玉近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这一句话是何其“随意”地在此插入,但是为马上就要生的重大事件,埋下的伏笔是何等重要!

    ““王夫人再四遣他去睡,他也便去了。”(xx注:为什么是再四,不是再三(外人注:至少表明宝玉不会随意去离开贾母独自去睡)

    ““探春又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虽有迎春惜春二人,偏又素日不大甚合。”这“素日不大甚合”也正是道明迎春和惜春在性格上的“与众不同”,

    ““所以只剩了湘云一人宽慰他,”为了这里“所以”,前面有大段的文字为此服务,已足见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不但逻辑力极强,而且对待红楼梦中情节的逻辑的态度几乎可用神圣二字来形容,

    ““因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湘云仍是心直口快,这“明白人”表明湘云虽然一开始在心里对黛玉颇有些微词,但也知道黛玉是个“明白人”,而“作此形像自苦”更是心直口快得不怕人不悦,

    ““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同上,

    ““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仍然同上,

    ““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宝钗关键时刻还是知道谁最“大”的(xx注:宝钗关键时刻靠不住?(外人注:虽然不能这么说,但其实,你说的还真有一些道理))

    ““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倒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起来。”哈哈,湘云不但对此不满,恐怕湘云早在心中对宝玉贾环甚至贾兰的“大作”道:“这算什么!”

    ““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这话用来形容作诗,倒也有趣,犹如在说:“班门之前,岂容贾环等弄斧!我湘云一级大斧全劈了他们!”(外人注:哈哈)

    ““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湘云诗兴大,还被人压着,着实技痒,

    ““黛玉见他这般劝慰,不肯负他的豪兴,因笑道:"你看这里这等人声嘈杂,有何诗兴。"”黛玉其实与湘云应该比湘云与宝钗更加相合,因为湘云与黛玉都乃真性情之人,而且一豪一俏,相映何等灿烂!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凸凹之论,果然绝妙!

    ““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正是!高山仰空间月,低水俯水中月,果然为“玩月”而设!

    ““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