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红楼六十九 遮掩 一 (第3/3页)
““旺儿领命出来,回家细想:人已走了完事,何必如此大作,人命关天,非同儿戏,我且哄过他去,再作道理。因此在外躲了几日,回来告诉凤姐,只说张华是有了几两银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人打闷棍打死了。他老子唬死在店房,在那里验尸掩埋。”旺儿这里“类似”贾蓉,
““凤姐听了不信,说:"你要扯谎,我再使人打听出来敲你的牙!"自此方丢过不究。”张华的事由此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如何“解决”尤二姐(外人注:说得太直),
““凤姐和尤二姐和美非常,更比亲姊亲妹还胜十倍。”显然,看得清的看官便知这“刀”已磨得越来越锋利了,但不得不说,曹雪芹写到这,在情节逻辑上是有些许小小瑕疵的,即凤姐儿应该是一早就没有想过要放尤二姐回张华处,而这里凤姐儿所谓“凤姐听了,心中一想:若必定着张华带回二姐去,未免贾琏回来再花几个钱包占住,不怕张华不依。”却显得有些许的多此一举,或者就应该放在再前文说,但此等“瑕疵”仍然可以完全忽略,曹雪芹的遮掩和缓和写法,极其完美和自然地控制了整个情节的展,显然,下文有贾琏的出场以及半路杀出的秋桐,更精彩更**乃至最**的章节在马上的后面“等”着,所以,此处必须借张华来“缓和”整个事态展,
““那贾琏一日事毕回来,先到了新房中,已竟悄悄的封锁,只有一个看房子的老头儿。”如何,贾琏立即出场,否则,前文可真是有些“等”不及了,
““贾琏问他原故,老头子细说原委,贾琏只在镫中跌足。”好动作!以为凤姐儿已经“铁腕”拿住尤二姐,并会“动”贾母和王夫人来“兴师问罪”自己,
““少不得来见贾赦与邢夫人,将所完之事回明。贾赦十分欢喜,说他中用,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名唤秋桐者,赏他为妾。”这即是曹雪芹“缓和”后要等的相当关键的一笔:秋桐的出现!原以为对凤姐是意想不到的另一个更厉害的“尤二姐”,结果反而成了凤姐儿最厉的斩向尤二姐的一把刀(xx注:曹雪芹就是在等给凤姐儿这把杀尤二姐之厉刀?(外人注:算你猜对))
““贾琏叩头领去,喜之不尽。”“喜之不尽”,除了难得能让贾赦如此夸赞外,其实当然也从中可见秋桐的姿色,
““见了贾母和家中人,回来见凤姐,未免脸上有些愧色。”自然,这事贾琏用以往“经验”来推知,已经是“罪该万死”,却不知这两三月,家里已经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知凤姐儿他反不似往日容颜,同尤二姐一同出迎,叙了寒温。”已让贾琏吃了一大惊后心态顿时放松,
““贾琏将秋桐之事说了,未免脸上有些得意之色,骄矜之容。”这一刹那,得意之事多了,办成贾赦认为的大事(外人注:很可能是对贾家政治有利的大事?),应该说“地位”陡升,赏了百金又有秋桐,而此时,连本应该“愧”的尤二姐之事也有如此“急转直上”,贾琏一不小心可能还以为是自己办成这大事的缘故,所以“得意之色,骄矜之容”是有充分理由的,
““凤姐听了,忙命两个媳妇坐车在那边接了来。”这个绝不敢违抗,因为是贾赦亲许,而且恐怕贾赦也是考虑到凤姐儿无子,甚至可能其中还有邢夫人甚甚至贾母王夫人的意思?可见封建社会,女子在家在家族中的地位,就有可能因这些事而生微妙乃至巨大的变化,
““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说不得且吞声忍气,将好颜面换出来遮掩。”(xx注:果然遮掩!大白纸说得没错,曹雪芹这里便“道明”了他也有遮掩写法(外人注:有遮掩写法也不一定是这里,当然,也不一定就不一定(xx注:头痛(外人注:哈哈))))这里道明“一刺未除”,很明显是要除去尤二姐此刺,这个她本有把握,但凭空又来一刺,而且这一刺来头不小,贾赦“钦命”的!凤姐儿实在难以如尤二姐般下手!于是,真正“考验”凤姐儿的时候来了!(外人注:)
““一面又命摆酒接风,一面带了秋桐来见贾母与王夫人等。”凤姐儿的“职责”,
““贾琏心中也暗暗的纳罕。”如若没有尤二姐的事,凤姐儿就直接与秋桐爆了,但现在有尤二姐,如果凤姐儿与秋桐爆,显然“鹤蚌相争,尤二姐得利”,于是只能“忍”下来,再作“道理”,贾琏的纳罕是将凤姐儿无子的这事进行了“缩小”考虑,而是将凤姐儿以往的强悍进行了一直的“放大”考虑。”
“似乎看不出太多遮掩。”小戒愣道。
“看是看不太出,而从写的角度去深入,便知遮掩痕迹。”小猴道。
“从实践的角度?”老沙笑道。
“我佛慈悲,”小唐念道,“遮掩无处不在,我佛亦不例外。”
“有吗?”小戒听得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