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二章 红楼六十六 “自然” 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二章 红楼六十六 “自然” 一 (第2/3页)

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尤二姐极其明白,也不是一味地顶宝玉,而是说其是有些“女儿气”,这一点恐怕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否认,但宝玉哪里糊涂!

    ““姐姐记得,穿孝时咱们同在一处,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人说他不知礼,又没眼色。过后他没悄悄的告诉咱们说:‘姐姐不知道,我并不是没眼色。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哈哈,原来宝玉和尤氏姐妹还有这一出,这一点看来给尤三姐留下了好的印象,

    ““接着他吃茶,姐姐又要茶,那个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倒。他赶忙说:"我吃脏了的,另洗了再拿来。‘这两件上,我冷眼看去,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的去,”能这种小事细节上甚至对“外人”都如此注意,更何况对身边人?

    ““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合外人的式”,要合外人的式,尤其是如兴儿村儿政儿之类的式,却实在是难,(xx注:我知道政儿是谁(外人注:))

    ““尤二姐听说,笑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竟把你许了他,岂不好?"”尤二姐仍然啥也不知,但如果就此论去,尤三姐如果真许给宝玉或和宝玉在一起,这两人还真是能很“入巷”,只是这当然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三姐见有兴儿,不便说话,只低头嗑瓜子。”一说,定更来劲,三姐恐怕此时心中还在怪二姐:给你提醒了这么久了,还没想起来是谁!还宝玉宝玉!由此也可见尤二姐从另一方面来讲,实在也是有些迟钝甚至糊涂,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兴儿也好不容易摸着了良心,在尤三姐的“引导”下,说了说宝玉的好话,宝玉至少“模样儿行事为人”还是好的,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连兴儿都如此认为,

    ““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老太太至少到此却始终没开过此口,甚至连这个意思也没有怎么流露过,

    ““大家正说话,只见隆儿又来了,说:"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也得半月工夫。今日不能来了。请老奶奶早和二姨定了那事,明日爷来,好作定夺。"说着,带了兴儿回去了。”机密大事,又带出下文?而众看官正是等急了,所以隆儿“适时”出现来讲“正事”,

    ““这里尤二姐命掩了门早睡,盘问他妹子一夜。”盘问一夜,可见来龙去脉都问得个一清二楚,

    ““至次日午后,贾琏方来了。尤二姐因劝他说:"既有正事,何必忙忙又来,千万别为我误事。"贾琏道:"也没甚事,只是偏偏的又出来了一件远差。出了月就起身,得半月工夫才来。"”半月贾琏不在,记住这点,

    ““尤二姐道:"既如此,你只管放心前去,这里一应不用你记挂。三妹子他从不会朝更暮改的。他已说了改悔,必是改悔的。他已择定了人,你只要依他就是了。"”好个依他就是了,也不问问柳湘莲是何人?

    ““贾琏问是谁,尤二姐笑道:"这人此刻不在这里,不知多早才来,也难为他眼力。自己说了,这人一年不来,他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如此之事,却不早提,也是一大失策,当然,有贾珍贾蓉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