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四章 红楼五十六 偏锋 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四章 红楼五十六 偏锋 二 (第2/3页)

将自己的这思维用于其他事上呢?)))

    ““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当然,

    ““李纨平儿都道:"是极。"”这个“极”字恐怕都是自肺腑!

    ““探春笑道:"虽如此,只怕他们见利忘义。"”见利忘义,这个实在太“正常”不过,实在怨不得探春连宝钗肯定的叶妈都要如此“笑道”,

    ““平儿笑道:"不相干,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的很呢。"”“下人”也有“下人”的生活,恐怕也照样有其“丰富多彩”,

    ““探春听了,方罢了。”毕竟还是有不“见利忘义”的人的,

    ““又共同斟酌出几人来,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笔圈出。”共同斟酌、冷眼取中,有这三人如此,真正的人才何愁不被用到?真正的事业如何不愁被光大?

    ““一时婆子们来回大夫已去,将药方送上去。三人看了,”岂知就是这个时间,人选已经确定,也是众人想不到的,

    ““一面遣人送出去取药,监派调服,一面探春与李纨明示诸人:某人管某处,按四季除家中定例用多少外,余任凭你们采取了去取利,年终算帐。”,给了众人相当大的自主空间,如何不肯?))

    ““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终算帐归钱时,自然归到帐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便是部门重复或部门冗余,

    ““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他们的头去了,心里有气,只说不出来;”这是对人性的了解,不但要了解规矩,还要了解人性,也许才能真正做好事情,

    ““你们年终去归帐,他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果然只要稍微有权,便人精不少,

    ““再,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就算啥事也不做,也分半分,可见多余部门的害处,

    ““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其实正是旧例不知改,才逐渐酿成日后的甚至大祸,

    ““如今这园子里是我的新创,竟别入他们手,每年归帐,竟归到里头来才好。"”不改旧例,这些小小的新创,必然如流水般流走,

    ““宝钗笑道:"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帐。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去。不过是园里的人的动用。”果然,宝钗一句“园里的人的动用”便解决此事了,

    ““我替你们算出来了,有限的几宗事:不过是头油、胭粉、香、纸,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再,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不过这几样,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帐房去领钱。你算算,就省下多少来?"”宝钗不但大局观,这些细微事却也如此清晰,

    ““平儿笑道:"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两银子。"”

    宝钗笑道:"却又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虽然还有敷余的,但他们既辛苦闹一年,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正是,这样才能可持续展,宝钗想得何其周到!

    ““所以如此一行,外头帐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也不觉得很艰啬了,”虽不经过外头,但于外头仍然有好处,

    ““他们里头却也得些小补。”一举多得,

    ““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长蕃盛,你们也得了可使之物。”所谓“共赢”,

    ““这庶几不失大体。若一味要省时,那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显然,光靠省是不行的,

    ““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省到里外怨声载道,虽说是为了保“大体”,但显然,大体小体都是保的,从这点看,宝钗显然更高于探春和凤姐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