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红楼五十五 好戏 三 (第2/3页)
但真想欺负甚至一心想欺负起来,就象探春这样的小女子也会变成
““果然招他动了大气,不过说他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探春要狠起来可是真能狠起来,不但说得她妈一句话不能真正反驳,这里还立即就免了贾环的一年八两银子,更何况是其他人,
““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如何,王夫人疼爱探春儿,完全是探春儿实在惹人疼爱)
““二奶奶也不敢怎样。”如何敢怎样?探春儿不但才能不在凤姐儿之下,更架不住王夫人疼爱众人都喜爱啊,
““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不明就理的才会如此去鸡蛋往石头上碰,如探春她妈,
““众人都忙道:"我们何尝敢大胆了,都是赵姨奶奶闹的。"”众人可能都在喊冤,同时心中恐怕也都在怪赵姨娘,
““平儿也悄悄的说:"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平儿的话儿也俏皮,
““那赵姨奶奶原有些倒三不着两,”哈哈,平儿果然厉害,
““有了事都就赖他。”这后面应该是问号,而且这话问得好,用一个现代词就是“一有事就推卸责任?”,
““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果然心术利害,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也亏凤姐儿能拿捏得如此之好,
““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平儿跟着凤姐儿,着实是学了太多,
““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前面吴家的就想暗中治一治探春,
““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平儿几乎和任何人都可以打成一片,这里就是明证,这几乎就是掏心窝子的话了,
““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这话让众人听着有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心心相映”,
““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纠结到利益关系,贾府的整体利益和贾府众人的个人利益,那是必会有矛盾生的,俗话就是“有两场气生”的,
““那三姑娘虽是个姑娘,你们都横看了他。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他五分。你们这会子倒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不是畏三分,而畏五分,这几乎就畏到心里了,
““正说着,只见秋纹走来。众媳妇忙赶着问好,”这是与平儿同级别的,
““又说:"姑娘也且歇一歇,里头摆饭呢。等撤下饭桌子,再回话去。"秋纹笑道:"我比不得你们,我那里等得。"说着便直要上厅去。平儿忙叫:"快回来。"”秋纹过去恐怕也要讨一顿“吃”的,
““秋纹回头见了平儿,笑道:"你又在这里充什么外围的防护?"”比喻得很形象,平儿果然是在做这个,但是防护的当然不是里面的探春,而是要前往探春处问事的人,
““一面回身便坐在平儿褥上。”与平儿都没有什么隔阂,
““平儿悄问:"回什么?"秋纹道:"问一问宝玉的月钱我们的月钱多早晚才领。"”问钱的时间来了,估计会让探春没好气一顿好批,
““平儿道:"这什么大事。你快回去告诉袭人,说我的话,凭有什么事今儿都别回。若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平儿这话让看了上文还不太了解探春的人更了解探春了,至少可能有人会得出“探春可真是不好惹的”结论来,
““秋纹听了,忙问:"这是为什么了?"平儿与众媳妇等都忙告诉他原故,又说:"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起初差点拿凤姐儿开刀了,幸亏平儿一番话让探春暂且“饶”过了凤姐,反而与凤姐儿成为了“同一战线”来一起削减开支了,
““何苦你们先来碰在这钉子上。你这一去说了,他们若拿你们也作一二件榜样,又碍着老太太、太太;”替探春儿考虑,
““若不拿着你们作一二件,人家又说偏一个向一个,仗着老太太、太太威势的就怕,也不敢动,只拿着软的作鼻子头。”替秋纹袭人宝玉考虑,
““你听听罢,二***事,他还要驳两件,才压的众人口声呢。"”果然,幸亏平儿的话及时,
““秋纹听了,伸舌笑道:"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的臊一鼻子灰。我赶早知会他们去。"说着,便起身走了。”得了好处,这里叫“平姐姐”了,
““接着宝钗的饭至,平儿忙进来伏侍。”这是应该的,
““那时赵姨娘已去,”估计早去了,
““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暗示不动声色的宝钗却仍是主心骨?或更稳?
““众媳妇皆在廊下静候,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这情景倒是第一次,
““这些媳妇们都悄悄的议论说:"大家省事罢,别安着没良心的主意。连吴大娘才都讨了没意思,咱们又是什么有脸的。"他们一边悄议,等饭完回事。”)
““只觉里面鸦雀无声,并不闻碗箸之声。”听得仔细,
““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两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沐盆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又捧出沐盆并漱盂来,方有侍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
““一时等他三人出来,侍书命小丫头子:"好生伺候着,我们吃饭来换你们,别又偷坐着去。"众媳妇们方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态度决定一切,哈哈,
““探春气方渐平,”吃完饭议完事才平,可见被她妈气的,
““因向平儿道:"我有一件大事,早要和你奶奶商议,如今可巧想起来。你吃了饭快来。宝姑娘也在这里,咱们四个人商议了,再细细问你奶奶可行可止。"平儿答应回去。”大事,探春口里的大事,显然是个大伏笔,
““凤姐因问为何去了这一日,平儿便笑着将方才的原故细细说与他听了。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凤姐儿却真没有忌妒心,这一点也十分难得,也看出她有相当程度是想管好这个家的,
““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这话在当时一百个人中至少有九十五个要认同这个感慨的,
““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平儿只看一时的情形,显然没有凤姐儿老辣,
““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原来是如此,倒是遗传至今,)
““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这话实际的!
““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这话让人唏嘘的!
““说着,又向平儿笑道:"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探春她妈便是显露出来的明证,下人们却只是背地里或心里恨着,可见贾府改革的难度,却也原来怨不得凤姐儿,多多有错怪她,
““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一个贾府如此,更大的便更是如此,曹雪芹定想到了这一层的,
““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凤姐儿也着实不容易,做着不得不得罪人的事,可以想象刚开始时凤姐儿所承受的压力,所以平儿说凤姐甚至会怕这些下人,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急也没办法,
““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不改革不行,
““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规矩反而僵化了,
““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贾府的面子很重要,
““老太太、太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