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 红楼五十一 天衣无缝 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三章 红楼五十一 天衣无缝 三 (第2/3页)

来了,人问起来,怎么说呢?"宝玉听了有理,便唤一个老嬷嬷吩咐道:"你回大奶奶去,就说晴雯白冷着了些,不是什么大病。袭人又不在家,他若家去养病,这里更没有人了。传一个大夫,悄悄的从后门进来瞧瞧,别回太太罢了。"”宝玉说得明白明白,

    ““老嬷嬷去了半日,来回说:"大奶奶知道了,说两剂药吃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恐沾带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的。"”果然是这话,

    ““晴雯睡在暖阁里,只管咳嗽,听了这话,气的喊道:"我那里就害瘟病了,只怕过了人!我离了这里,看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头疼脑热的。"说着,便真要起来。”晴雯之倔强,

    ““宝玉忙按他,笑道:"别生气,这原是他的责任,唯恐太太知道了说他不是,白说一句。你素习好生气,如今肝火自然盛了。"”宝玉却听得出其中意思,因为那话中加了一个前提,就是“吃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那就“吃好了便罢”呗,也见贾府众人中说话都是担责的,所以说话留有不少余地和后话,而且这要碰到李纨,如果是凤姐儿,可能直接要晴雯出去了,

    ““正说时,人回大夫来了。宝玉便走过来,避在书架之后。”

    ““只见两三个后门口的老嬷嬷带了一个大夫进来。这里的丫鬟都回避了,”)

    ““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晴雯自然更要避,

    ““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这个前文却不知晓,难怪晴雯会被王夫人视为眼中刺,

    ““便忙回过头来。”))

    ““有一个老嬷嬷忙拿了一块手帕掩了。”灭色,

    ““那大夫方诊了一回脉,起身到外间,向嬷嬷们说道:"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血气原弱,偶然沾带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说着,便又随婆子们出去。”大夫自然不知道是小姐还是丫环,而且果然吃两剂药就好了,

    ““彼时,李纨已遣人知会过后门上的人及各处丫鬟回避,”花儿只能墙内开,

    ““那大夫只见了园中的景致,并不曾见一女子。”)

    ““一时出了园门,就在守园门的小厮们的班房内坐了,开了药方。”))

    ““老嬷嬷道:"你老爷且别去,我们小爷罗唆,恐怕还有话说。"大夫忙道:"方才不是小姐,是位爷不成?那屋子竟是绣房一样,又是放下幔子来的,如何是位爷呢?"”果然是新来的,很守规矩,

    ““老嬷嬷悄悄笑道:"我的老爷,怪道小厮们才说今儿请了一位新大夫来了,真不知我们家的事。那屋子是我们小哥儿的,那人是他屋里的丫头,倒是个大姐,那里的小姐?若是小姐的绣房,小姐病了,你那么容易就进去了?"说着,拿了药方进去。”)

    ““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宝玉都比这位新大夫知道得多,可见这位新大夫确实“新”,连治病的经验恐怕也是直接来自书本或口述的“理论”的)

    ““老婆子道:"用药好不好,我们不知道这理。如今再叫小厮去请王太医去倒容易,只是这大夫又不是告诉总管房请来的,这轿马钱是要给他的。"”不愧是老嬷嬷,

    ““宝玉道:"给他多少?"婆子道:"少了不好看,也得一两银子,才是我们这门户的礼。"”否则,说出去“不好听”,

    ““宝玉道:"王太医来了给他多少?"婆子笑道:"王太医和张太医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大趸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这人新来了一次,须得给他一两银子去。"”有门道,

    ““宝玉听说,便命麝月去取银子。麝月道:"花大奶奶还不知搁在那里呢?"”花大奶奶,好嘛,

    ““宝玉道:"我常见他在螺甸小柜子里取钱,我和你找去。"说着,二人来至宝玉堆东西的房子,开了螺甸柜子,上一格子都是些笔墨、扇子、香饼、各色荷包、汗巾等物;下一格却是几串钱。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我?有趣,你倒成了才来的了。"麝月也笑了,又要去问人。宝玉道:"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又不作买卖,算这些做什么!"”这就是不当家不知银子贵,

    ““麝月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