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红楼四十八 中毒 三 (第3/3页)
,
““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念一。”“有红圈”,意思是不能盲拜“名人”,“名人”写得好就是好,写得不好就是不好,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黛玉胸有成竹,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一的读起来。”什么叫“兴趣”,这就叫“兴趣”,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宝钗善解人意,这也是其中一点,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笑吟吟,充分说明香菱已得王维之“亲近”,
““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黛玉知道次学诗,“量”的重要性,
““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诸事不照”,连夜来读,再加上黛玉这样一个极好极妙的老师,如何能不读完,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量变期待质变,
““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以香菱如此非凡的兴趣肯定应该有,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此话善矣,不过讲究讨论时至少要有一人是如黛玉这般的真师,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香菱的感觉很“原生态”,
““想去却是逼真的。”当然,那些好诗不是凑合或者碰巧出来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无理,说明香菱是在认真看,仔细揣摩,所以才会觉得无理,否则,定会觉得什么都好了,而觉得无理,能知道是自己功力不够,而再想,想出是“有理”还“有情”的话,香菱已经入巷,
“这里莫非在说香菱中了毒?”小戒笑道。
“这种毒多中些好。”小猴笑道。
“也许正如大白纸说,曹雪芹突然想写这些。”老沙笑道,“香菱正是贾府中一个极好的人选。”
“果然!”小猴叫绝道,“找不出第二人来了!”
“天衣无缝。”小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