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红楼四十七 峰回路转 三 (第3/3页)
我知道你是正经人,因为我错听了旁人的话了。"”薛蟠其实心里明白,但被自己的私欲和素日的横行完全遮蔽,
““湘莲道:"不用拉别人,你只说现在的。"”这是柳湘莲,强与灵在红楼中都达到某一个极致,所以会有这些强和灵到某个极致的行和言,
““薛蟠道:"现在没什么说的。不过你是个正经人,我错了。"”薛蟠也知道“正经人”是什么人,不过说出“我错了”却也已是难得(xx注:我错了?(外人注:呵呵(大白纸:惭愧!)))
““湘莲道:"还要说软些才饶你。"”这即是灵到极致的言,
““薛蟠哼哼着道:"好兄弟。"”薛蟠倒也听得明白,
““湘莲便又一拳。”意思是“哪个和你是兄弟”?
““薛蟠"嗳哟"了一声道:”拳不轻,
““"好哥哥。"湘莲又连两拳。”还是兄弟,所以两拳,
““薛蟠忙"嗳哟"叫道:"好老爷,饶了我这没眼睛的瞎子罢!从今以后我敬你怕你了。"”这才是服软的话儿,
““湘涟道:"你把那水喝两口!"”曹雪芹写柳湘莲极其特色和成功!几乎没有一人能如此连贯如此令人意想不到地从柳湘莲出场一直如此出神入化地写到这句“你把那水喝两口!”,这是从心从骨子里刻画出柳湘莲,已经完全不能用所谓“栩栩如生”这样的词来形容,
““薛蟠一面听了,一面皱眉道:"那水脏得很,怎么喝得下去!"”薛蟠此话有趣,岂不知正因为脏,柳湘莲才要他喝的,
““湘莲举拳就打。”这招现在对薛蟠已经很有效,而且柳湘莲深知要给薛蟠这样的人深刻的教训,这几乎是丝毫不过分的,
““薛蟠忙道:"我喝,喝。"说着,只得俯头向苇根下喝了一口,”万事皆没有不可能,只看有没有这个强大的“推动力”,
““犹未咽下去,只听"哇"的一声,把方才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湘莲料到的,
““湘莲道:"好脏东西,你快吃尽了饶你。"”湘莲这“脏东西”有双关,而“吃尽了饶你”说明湘莲的手段已经拉近尾声,柳湘莲并没有打算将薛蟠往死里逼,
““薛蟠听了,叩头不迭道:"好歹积阴功饶我罢!这至死不能吃的。"”薛蟠已彻底崩溃,
““湘莲道:"这样气息,倒薰坏了我。"说着丢了薛蟠,便牵马认镫去了。”柳湘莲知道已经达到目的,他并非恶魔,
““这里薛蟠见他已去,心内方放下心来,后悔自己不该误认了人。”如果没有这顿让其印象深刻的教训,如何会“后悔”,
““待要挣挫起来,无奈遍身疼痛难禁。”,柳湘莲可谓打遍其全身,而且只使了三分力,便可见柳湘莲的功力,
““谁知贾珍等席上忽然不见了他两个,各处寻找不见。”这两人很显眼,所以很容易察觉,
““有人说:"恍惚出北门去了。"薛蟠的小厮们素日是惧他的,他吩咐不许跟去,谁还敢找去?”薛蟠有趣,
““后来还是贾珍不放心,”,以贾珍之老道,可能已经猜到两三分,
““命贾蓉带着小厮们寻踪问迹的直找出北门,下桥二里多路,忽见苇坑边薛蟠的马拴在那里。”很合逻辑,
““众人都道:"可好了!有马必有人。"一齐来至马前,只听苇中有人呻吟。”(xx注:有人呻吟?(外人注:又瞎想什么))
““大家忙走来一看,只见薛蟠衣衫零碎,面目肿破,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的似个泥猪一般。”狼狈到了极点,
““贾蓉心内已猜着九分了,”,所以说贾珍前面至少猜到两三分,
““忙下马令人搀了出来,笑道:"薛大叔天天**,”,这话已经比较损,
““今儿调到苇子坑里来了。”接着损,
““必定是龙王爷也爱上你风流,要你招驸马去,你就碰到龙犄角上了。"”这个不但损到极点,而且俏皮了到了极点,
““薛蟠羞的恨没地缝儿钻不进去,那里爬的上马去?”对于薛蟠来说,此番实在是彻头彻尾体无完肤的打击,
““贾蓉只得命人赶到关厢里雇了一乘小轿子,薛蟠坐了,一齐进城。”写得“周到”,
““贾蓉还要抬往赖家去赴席,”贾蓉还没有损完,
““薛蟠百般央告,又命他不要告诉人,贾蓉方依允了,让他各自回家。”贾蓉绝非有“同情心”的人,这里不但对薛蟠如此,后面对几乎任何人都会是如此,
““贾蓉仍往赖家回复贾珍,并说方才形景。贾珍也知为湘莲所打,也笑道:"他须得吃个亏才好。"”这里足见同样是“圈中人”,贾珍就比薛蟠“理智”得多,
““至晚散了,便来问候。薛蟠自在卧房将养,推病不见。”自然是羞愧于见人,
““贾母等回来各自归家时,薛姨妈与宝钗见香菱哭得眼睛肿了。”香菱竟然也对薛蟠有如此之情,可见香菱的“单纯”,
““问其原故,忙赶来瞧薛蟠时,脸上身上虽有伤痕,并未伤筋动骨。”柳湘莲“三分力”的结果,
““薛姨妈又是心疼,又是恨,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很好,知道先该骂的是薛蟠,柳湘莲呢,他当然根本不会在乎薛姨妈骂他什么,
““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一时“恨”的结果,
““宝钗忙劝道:"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反脸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子打,也是有的。”宝钗的平衡之道不包庇家人亲哥哥,可见宝钗的明事理,
““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的。”此处更是将大部分过归于薛蟠,
““妈不过是心疼的缘故。”宝钗很懂心理学,
““要出气也容易,等三五天哥哥养好了出的去时,那边珍大爷琏二爷这干人也未必白丢开了,自然备个东道,叫了那个人来,当着众人替哥哥赔不是认罪就是了。”宝钗的平衡之道可是完全不适合柳湘莲的!
““如今妈先当件大事告诉众人,倒显得妈偏心溺爱,纵容他生事招人,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这话才是压轴大理,
““薛姨妈听了道:"我的儿,到底是你想的到,我一时气糊涂了。"”可见许多错事都是一时糊涂造成的,如果能事先知晓糊涂,便可少做不少错事(xx注:说时容易做起来难(外人注:又有生**验?(xx注:很多人都有)))
““宝钗笑道:"这才好呢。他又不怕妈,又不听人劝,一天纵似一天,吃过两三个亏,他倒罢了。"”宝钗心里定道:就当故去的长辈在替家族教训薛蟠,所以竟然还是一件难得的好事甚至大好事呢,所以竟然还“笑道”,这里不由又要赞一赞宝钗,
““薛蟠睡在炕上痛骂柳湘莲,”因为柳湘莲听不见,所以能“痛骂”,
““又命小厮们去拆他的房子,打死他,和他打官司。”也是一时气话,不被他打死已算好,打官司嘛,那可就家丑大大外扬了,
““薛姨妈禁住小厮们,只说柳湘莲一时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惧罪逃走了。”薛姨妈这话极有逻辑,
““薛蟠听见如此说了,要知端的──”
“好湘莲儿!”小戒叫道。
“我怎么觉得,这薛蟠,有些象一个人”小猴笑道。
“象谁?!”小戒瞪着他。
“柳湘莲难道有些象大师兄?”老沙呵呵道。
“都不是好人!”小戒满脸通红道。
“冷静,乃男人之王。”小唐双手合什,慢慢念道。
“那,还来得及吗?”小戒不无担心地问。
“但愿,还来得及。”大白纸缓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