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红楼四十四 实话实说 一 (第2/3页)
命那丫头子跪了,”,这里虽然凤姐儿喝了酒,但注意前后对比,即凤姐儿和贾母和尤氏,和这里和丫头子,凤姐儿的厉害就在于此了,
““喝命平儿:"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先吓,刑讯逼供第一式,这里果然吓得够狠,
““那小丫头子已经唬的魂飞魄散,哭着只管碰头求饶。”,没经验,自然被吓得如此,
““凤姐儿问道:"我又不是鬼,你见了我,不说规规矩矩站住,怎么倒往前跑?"”,(xx注:丫头子如果规规矩矩站住,也许就没事了,(外人注:教坏别人))
““小丫头子哭道:"我原没看见奶奶来。我又记挂着房里无人,所以跑了。"”,严重缺乏逻辑,
““凤姐儿道:"房里既没人,谁叫你来的?”,凤姐儿自然逻辑极强,尤其是这样的事,
““你便没看见我,我和平儿在后头扯着脖子叫了你十来声,越叫越跑。”,疑点很大,“事情”估计也很严重,
““离的又不远,你聋了不成?你还和我强嘴!"”,凤姐儿很有“理”,
““说着便扬手一掌打在脸上,打的那小丫头一栽;”,凤姐儿一个是喝了这许多酒,一个是怀疑到这里面有“大事”,所以出此重手,
““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子两腮紫胀起来。”,下手过狠,酒虽不是毒药,但过量对身体和心理都是有害无益,(xx注:曹雪芹可是也许喜欢喝酒的(外人注:所以他知道喝酒过量的坏处啊!))
““平儿忙劝:"奶奶仔细手疼。"”,平儿这话说得巧,虽是说仔细手疼,但另一层意思便是下手重了,毕竟“大事”不是丫头做的,
““一凤姐便说:"你再打着问他跑什么。他再不说,把嘴撕烂了他的!"”,描述得很形象,
““那小丫头子先还强嘴,后来听见凤姐儿要烧了红烙铁来烙嘴,”,果然象用刑,
““方哭道:"二爷在家里,打我来这里瞧着***,若见奶奶散了,先叫我送信儿去的。不承望奶奶这会子就来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所谓无巧不成书,
““凤姐儿见话中有文章,"叫你瞧着我作什么?难道怕我家去不成?必有别的原故,快告诉我,我从此以后疼你。你若不细说,立刻拿刀子来割你的肉。"”,凤姐儿软硬兼施,
““说着,回头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向那丫头嘴上乱戳,”,但前面见还是硬的有效果,所以这里不手软,
““唬的那丫头一行躲,一行哭求道:"我告诉奶奶,可别说我说的。"”,可怜的丫头,
““平儿一旁劝,一面催他,叫他快说。”,平儿虽然站在凤姐儿这边,但着实也替这丫头捏一把汗,
““丫头便说道:"二爷也是才来房里的,睡了一会醒了,打人来瞧瞧奶奶,说才坐席,还得好一会才来呢。”,好个时间差,
““二爷就开了箱子,拿了两块银子,还有两根簪子,两匹缎子,叫我悄悄的送与鲍二的老婆去,叫他进来。”,好家伙!(xx注:为什么姓鲍?(外人注:我怎么知道?!))
““他收了东西就往咱们屋里来了。二爷叫我来瞧着奶奶,底下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底下的事”不说也知道了,
““凤姐听了,已气的浑身软,”,这个浑身软很形象,而且是气的,不是吓的,
““忙立起来一径来家。刚至院门,只见又有一个小丫头在门前探头儿,一见了凤姐,也缩头就跑。”,都知道是不好的事,甚至是“要命”的事,而且这个丫头在最“前线”,显然受惊更甚,所以如此,
““凤姐儿提着名字喝住。”,提着名字,这下跑不了,凤姐儿也很注意改进“策略”,
““那丫头本来伶俐,见躲不过了,越性跑了出来,”,这个却比前个真是伶俐多了,
““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不用凤姐儿施软硬,可见对这些事很是明白,
““凤姐儿道:"告诉我什么?"那小丫头便说二爷在家这般如此如此,将方才的话也说了一遍。”,(xx注:也许这丫头见凤姐儿已经突破第一道防线,料必已知道此事了,所以才如此痛快和盘托出?(外人注:这些“战术”不说也罢了))
““凤姐啐道:"你早作什么了?这会子我看见你了,你来推干净儿!"说着也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可见说了也不是,总是心中有气,何忧无理?
““便摄手摄脚的走至窗前,往里听时,只听里头说笑。”,好嘛!曹雪芹写得够狠!(xx注:这贾琏也是色胆包天!人家凤姐儿在那快快乐乐过生日,他竟然敢在家里在凤姐儿眼皮子底下如此?!(外人注:该杀!))
““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额!强悍!(xx注:老曹是够狠!(外人注:凤姐儿今天可谓是水火两重天了))
““贾琏道:"他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贾琏这话幸亏避开了直接回答,但如此“假设”也定已经让凤姐儿气得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