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一章 红楼三十八 反串 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七十一章 红楼三十八 反串 一 (第1/3页)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看题目即一清二楚诗社的真正“主角”是谁,

    ““话说宝钗湘云二人计议已妥,一宿无话。”,曹雪芹现在比较惯用“话说”、“一宿无话”之内,其实可见曹雪芹下笔已经相当有成熟度(xx注:难道只要有“话说”、“一宿无话”就是相当有成熟度?(外人注:你自己去想吧))

    ““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这是贾母,果然善解人意,

    ““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皆是贾府重量级人物,

    ““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王夫人显然是没什么主意的,

    ““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于是凤姐儿当仁不让,这一句“看着水眼也清亮”更是“压轴”好句,定让贾母听着也“眼一亮”,

    ““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正是如此,

    ““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经这一描述,果然好去处!

    ““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凤姐儿为本回诗社开了个好头,前面的“看着水眼也清亮”,这里的“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虽无“诗句”,但很有“诗意”,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描述得怎样?果然清雅,

    ““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贾母如何不喜欢?平时在屋内或在看戏的楼上待多了,这样的地方可来得不多,

    ““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湘云这句话无意中可为宝钗大大“加分”了,

    ““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先见其景,心喜,又听其话,心赞,宝钗在贾母心中的感觉不言而喻,

    ““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为后面的斗诗开始慢慢作铺垫,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这个小插曲很有趣,让整个内容显得很真实,而且,诗意是诗意,“现实”也可能是“现实”,

    ““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凤姐儿如何会错过如此好机会?这开头一句话就极入贾母之心,

    ““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这想象可称绝妙,有“化腐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