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八章 红楼三十七 真狂士 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八章 红楼三十七 真狂士 三 (第2/3页)

"”,李纨此时俨然一个主考官,

    ““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众人都道:"自然。"”,这一点看来已经达成共识,

    ““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是:”,所谓抛砖引玉,

    ““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题目很干脆(外人汗注:是不是太干脆了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意境比较“通俗”,但其中“包含”黛玉和宝钗,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虽然每一句单独来看都有“意”,但整体上来看,有“硬为来压韵”的痕迹,(外人注:说重点有点矫情吧?),但如果是说黛玉,却又是写实,而探春如何能写出“咏”或说“影射”黛钗的诗,又另当别论,

    ““次看宝钗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这两句平淡但连贯,而且一个人的形状神态跃然纸上,自然是尊重又大方的形态(xx注:看是宝钗写的就夸?(外人注:知道你就会这么说!))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表形与灵魂的对比,表形不过是胭脂,而灵魂能“露砌”,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宝钗是淡极,是无愁,虽淡极,但宝钗深知自己内心更艳,而“愁多”,“无意”中却象是在“指”黛玉?但却又很可能不是,但至少让看官明白了这两句要说明的一个“道理”,(外人注:“淡极”莫非也是在指黛玉?)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正符合宝钗性格,与宝玉之情丝毫未流露于语言,但这样一天一天可就这么过去了,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李纨虽不能作诗,但肯定能强烈感觉到其中的意境或说深意,哪怕不知道宝钗到底是“针对”谁的,

    ““说着又看宝玉的,道是: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这里明显暗藏宝钗在宝玉心中只是“影”,而黛玉才是宝钗心中的“魂”,至于宝玉是不是就是这么想才这么写的,倒是未必,也许是无意中透露内心深处所想也未知,但至少曹雪芹“借”宝玉之口或宝玉“借”曹雪芹之笔已表达此意,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所谓心有所思,笔有所指,宝玉自然离不开黛玉,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仍然象极了黛玉,宝玉这诗应该叫“咏黛玉”,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宝玉不说宝钗的好,显然是黛玉在旁,而且其诗还未出炉,

    ““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定有看官道黛玉好狂!但这就是黛玉,她不为争权夺利不为沽名钓誉而“有意”如此,她只是做她自己而已,而她自己,就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