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红楼三十七 真狂士 二 (第2/3页)
““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显然迎春惜春不是这里的“主力”,
““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各分一件事。"”,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人,要起个“管理”的作用,不但要公平公正,而且人都要能听她的,
““探春笑道:"已有了号,还只管这样称呼,不如不有了。以后错了,也要立个罚约才好。"”,嗯,开始要进入“正式化”了,这才象模象样,这样才有感觉,
““李纨道:"立定了社,再定罚约。我那里地方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作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客,我作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你们四个却是要限定的。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果然如何?李纨果然是诗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这样一些话,诗社的规矩和流程几乎就已经显然而现了,
““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便深合己意,二人皆说:"极是。"”,无论会不会做诗,无论想不想做诗,皆满意,试想如果李纨如果非要迎春惜春二人做诗,或者非不要迎春和惜春二人作诗,这诗社的可就埋下尴尬气氛的隐患了,
““探春等也知此意,见他二人悦服,也不好强,只得依了。”,也恰好管住了探春的可能会用强的隐患,诗社毕竟不是管贾府,管理必须极度“人性化”和“软性化”,
““因笑道:"这话也罢了,只是自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来管起我来了。"”,此话可见探春这个“用强”的“隐患”还真的存在,而且如果没有李纨,可能将来还隐患不小?
““宝玉道:"既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