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四章 红楼三四 境界和底限 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四章 红楼三四 境界和底限 五 (第2/3页)

手帕子来给我?"”,果然,带情意的东西如果突然送到,是一时不能领会的,

    ““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以为是送什么时新的手帕子,

    ““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闷住,”,因为只从“送礼物”的思路上去猜了,

    ““着实细心搜求,”,知道宝玉对自己不会是如此“随意”之人,

    ““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换一个思路,便能所谓“大悟”了,其实小悟即可悟出的,但这事是第一次生,所以叫“大悟”,如果有人说这是前面黛玉一次飞帕打眼,一次递帕拭泪的“两手帕”,而宝玉全部珍藏,此时再送来表明心意,却应该不至于让黛玉如此“大悟”,所以,大悟应该另有深意在内,

    ““连忙说:"放下,去罢。"”,千言万语都在这手帕子中,所以说“放下,去罢”,

    ““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不能说晴雯没这心窍,而只是没有这情感经历而已,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宝玉的这番苦心,却也是经晴雯提醒,这一点黛玉却没有想到,这正是曹雪芹大大区别于其余古时所谓言情小说的万点中的一点,即,真实性,往往与所谓“完美”是有或大或小,或严重或细微的偏差的,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黛玉的习惯性思维,必将想到将来,就算将来能和宝玉成了,也很可能会想到成了之后的一些“可悲”的事,

    ““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知道宝玉明白自己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却说不出口,所以送两个大帕子过来,让黛玉在上面写上,因为总不能送大白纸过来吧,那样别人岂不一眼就能猜出,(xx注:大白纸打算把自己送给黛玉?(外人注:什么屁话!))

    ““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宝玉欺晴雯不懂其意,但如果碰上个明白的或乱猜的,岂不让黛玉很是忌惧?

    ““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黛玉其实心中明白得很,并不是“喜好”以泪洗面者,只是内心情感丰富和纤细,所以与一般泪多者千万不可同语,

    ““又令我可愧。”,其实大多都是为宝玉而哭,但几乎每次事后却又都“弄明白”了,宝玉对其情感是既真又深,几乎不能再真和深了!所以这里回想说“可愧”,但如果不是宝玉送这两手帕来,却又可能又会想不到这“可愧”,而继续泪泪欲动了,

    ““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情感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