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二章 分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二章 分裂 (第2/3页)

富汗。而这个阿富汗正处于战乱之期。如果要从那里过去,就代表着他必须要随时应付那个地区各种势力有可能的袭击。而且,阿富汗地形多山,不利于他施展拿着的战术。容易受困。何况,相对于印度地富庶,阿富汗也太穷了一些。再加上不知道准葛尔现在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回去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会直接面对清廷的大军,敦多终于还是决定留在印度发展。不过,既然要发展,光凭着手上的不到三千人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他不像于中那样有来自一个国家的支持,所以,他就只有选择暂时“帮助”锡克人了。至少。这样能让他摆脱外来人的身份。

    不过,锡克人的叛乱和于中的侵略,对莫卧儿王朝来说还不算是最大地不幸。所谓“屋漏偏适连阴雨”,就在莫卧儿王朝急需振作的时候,他们迎来了新一任的皇帝:巴哈都尔沙。这位皇帝有一个外号,叫做“无头脑者”。而在这位新皇帝巴哈都尔沙的领导下,德里的统治者们暂时“放过”了正陷入内乱的南方的马拉塔人。可是,他们又将手中可以撑握的大军分成了两股,一支派去平定造反的锡克人;另一支,派去驱逐侵略者于中。

    结果自然是很不幸。两支大军全都败了!

    去锡克人地那支军队死伤比较惨重,打于中的那支虽然没有死太多的人,却被俘了两万多。

    而这两场战斗之后,所有可能阻止印度陷入动乱的契机都消失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莫卧儿帝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四分五裂,各地总督先后独立割据,就算没有自立的,也大多不再听从来自德里的命令。莫卧儿王室的统治区由一个庞大的帝国立时缩小为仅有首都德里及邻近的一些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依旧不小,比印度最大的一个邦还要大上一些,可是,国家终究还是分裂了。并且,就在他们还能统治的这片土地的旁边,还有锡克人和于中在随时威胁着他们。

    恐惧与不甘蒙上了莫卧儿王室的脑袋。

    而在经过紧张的讨论和争辩之后,一个由巴哈都尔沙的亲信组成的团队开始朝北方邦前进。虽然于中也是侵略者,可是,相对于不死不休的锡克人和虽然同根同祖却十分凶恶残忍的准葛尔人,莫卧儿的新皇帝觉得,还是于中可能比较好说话。而且,于中和锡克人之间谁更加难惹,谁更加有实力,谁的后台更硬,德里的人们也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厉害。厉害,不得了哇!”

    印度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不过,这些事情发生的都很紧凑。

    等到巴哈都尔沙派人去找于中谈判地时候,也才不过是过了四个多月。

    这段时间,于中的南侵在北京所引起了风浪因为康熙不置可否的态度已经消逝了不少。除了少数的一些人,大部分人都把于中和他的一万多大军都当成了死人。虽然还是和原先一样持反对态度,却已经不再怎么提起。不过。于中又岂能让这些人长久的忘却自己?由尼泊尔、哲孟雄、不丹、拉达克、西藏、青海,以及印度北方邦到达北京的进贡使团足以让他的名字再次成为人们口中地常客。

    “听说,这些使团都是翻过了西藏的高山雪原才来到京师的,可还真是诚心啊!”

    说话的是九阿哥胤禟,和他在一起的依旧还是那几个人,一伙人聚在胤禩的府里吃吃喝喝,聊的却是好像与他们本身并不怎么相关的事情。

    “这一仗直接打到了天竺,听说已经有官员要给皇上上尊号了。

    卯着劲儿想给皇上歌功颂德呢!”自从明珠死后,揆叙就一直显得十分老成和精明,此时依然也是如此。一边磕着瓜子儿。一边跟诸人谈话。显得倒是十分悠闲自在。

    “可惜了,要是咱们上一次能让皇阿玛答应派咱们去于中那里,这次怎么着也得有咱们的一份功劳呀。现在。却只能是眼巴巴的看着,干瞪眼!”胤礻我叹气道。

    “别老是做美梦了。这种仗,也只有于中能打得出来。别人,还未必有这个本事。就算皇阿玛上一回允了咱们,咱们也别想捞到什么功劳。”胤禩说道。

    “这话怎么说地?难道那于中还敢不分给咱们点儿功劳不成?”胤礻我不服道。

    “这可难说!依你地性子,能不被人家打回来就不错了。还想争功?”胤禟取笑道。

    “好了,不开玩笑!阿灵阿,皇阿玛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胤禩制止了胤禟和胤干我的口舌之争,又朝一直闷坐,脸色显得很是疲惫的阿灵阿问道。

    “能有什么消息?皇上现在别地地方还顾不过来呢!”阿灵阿苦笑道。今年的事情多啊。而且。忙的不只是康熙,他这个理藩院侍郎也是够忙的。本以为今年也就是西边忙一点儿,可是,就在于中南进之后不久,先是已经到了海对面的大阿哥胤褆发回了消息,说是顺着海岸一路南下,终于找到了一块好地方,一下子圈了方圆千里的土地,着急上火的要朝廷派些人过去。因为这位大阿哥放弃了争夺皇位。又远赴海外,所以,在康熙眼中的地位相比起以前已经是狠狠地升了一大截,他的要求谁敢拒绝?而除了胤褆之外,万正色那老家伙,年纪大了却不消挺,在南洋大开杀戒,各种各样的消息直飞理藩院和六部,要求朝廷派人过去管理地方地奏折几乎就没有停过;另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飞扬古和萨布素已经攻到了伊犁,跟阿拉布坦一攻一守,相持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结果,他们这时候又得到了那个土尔扈特部的消息。据说,土尔扈特人想要东归,本来这也没什么,现在大清国的地盘儿够大,哪里安置不下这么一群流亡的人呐?可是,偏偏这二十多万土尔扈特人后面还有三万俄罗斯大军在衔尾追击……而相比起这些,于中虽然没有什么大事,可他的麻烦却更多:一,于中要求支援。也就是火器方面的。

    虽然据说那家伙手里的弹药还够打上几场大战地,可远在异国他乡,总得有备无患才成;二,这家伙还要朝廷派驻守大臣。一个驻西藏,一个驻尼泊尔,另一个,却是驻勒克瑙。三,就是刚来的这个进贡使团了。

    这么多地方的一起来,杂七杂八,要不是于中还同时派来了翻译,恐怕理藩院就得关门大吉了。可是,这个使团里面有西藏人,还有来自印度的使者,所以,接待工作可就容不得半分大意了。谁叫大清朝的皇族信奉的是喇嘛教呢?代表喇嘛教两大活佛的使者自然不容怠慢。印度就更加不用说了,那可是天竺啊!从古代开始就是中原人认同的昌邦大国。

    在国人的心里,这个国家虽然未必能跟中国并肩,却也是能偶尔提一提地,尤其是那本《西游记》出来之后,更是使得天竺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大大上升……那可是佛祖的老家啊。尤其是于中还在奏折中提及到,北方邦正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后的第一个传道之地,这可就更加不得了了。(北方邦是印度都、伊斯兰教和佛教在印度的圣地集中区之一)

    “皇上已经派了老十三和老十四去古北口练兵,咱们如果再不做出点儿彩儿来。可就真的什么也不成了呀!”胤禟看看阿灵阿无话可说,又插口说道。自从太子被废,大阿哥远赴海外之后,虽然朝中已经是他们这一伙“八爷党”独大,可是,由于康熙借高士奇警告了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