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第2/3页)
“算啦!……改天再说吧你们都退下!“
“喳!”
侍卫们依次退出上书房只留下康熙一个人看着手里的奏折微微苦笑摇头!
************
虽然离开了上书房!可是高士奇和张廷玉两人却都当值所以他们没有离开皇宫回家都住在了值房里!
明珠案因为皇帝的原因没有大范围株连所以案子很快就消挺了下去明珠在家里做起了安乐公一干官员除了一个河务总督勒辅被罢职其他的人大多数是降职留任待罪立功就像高士奇一样!
而朝野都是很有默契的既然刚刚乱了一阵那么就应当静一下了张驰有度嘛!所以最近朝中也没什么大事所有的官员都开始围绕着康熙西征葛尔丹的事情忙碌因为康熙已经不愿意让葛尔丹再在那里嚣张了他没兴趣陪那家伙再玩下去了时间已经够久了!
值房里!
高士奇闲着没事以他的脾气便想和人说说闲话可是张廷玉一进值房就坐下不停地写着高士奇有点诧异:
“哎我说廷玉忙什么呢?不是没什么事吗?咱们闲聊如何?”
“哦高相我在记笔记。”
“咳何必如此自讨苦吃呢每天干了什么难道记不住吗?”
“不不不高相咱们呆的那个上书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方。一旦出了事栽了跟斗走到哪儿也说不清记下来就是凭证用不上也没关系写个回忆记事的不也很好嘛。”
“嗯好好好廷玉你想得真远比我高某强多了。”
“哎高相不必如此说。其实我也一直有句话想问问您!”
“什么话?你想问就问!”
“我原本只是一个六品小吏虽然蒙圣宠得以官居南书房行走可是我跟您却谈不上熟络您怎么会想到推荐我入上书房呢?”
“原来你是想问这个!这有什么?令尊是不是先前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
“正是!只是这跟高相您推荐我有何关系?”
“大有关系!在下年轻之时曾听过令尊的一个故事:说是令尊当时在京做官在桐城的家人和邻居生地界纠纷互不相让。于是便修书一封送到京城交给令尊想借令尊来‘收拾’邻居结果当时贵为宰相的令尊收到家信后回诗一说: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要家人退让家人收到来信后很是惭愧主动退让三尺邻居一看也惭愧了于是也后退三尺于是桐城‘六尺巷’由此得名。而在下亦是深服令尊之气度为人想他既然能放你出来为官必然是放心你的为人与才学所以举荐你入上书房便是由此!”
“家父德操为人子者自然不敢妄言只是高相若是仅凭此一条便决定推荐我可就是欺我了!”张廷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