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节 工业援助之前提 (第3/3页)
。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斯大林也在多咋小场合公开的进一步强调了重工业的意义:“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中国的重工业建设的很成功,相信我国能够从中得到借鉴。但是。迅的展重工业,在外部需求刺激几乎为零的情形下,显然并不适宜。苏维埃没有外汇,面临着许多国家的仇视,更加没有展重工业所最需要的资金与技术,还有机器与资源。”
列宁在这时停顿了下来,他的坦诚与故意示弱,仿佛苏俄极为虚弱的样子,的确很能让人同情。
陆徵祥知道对方是在示意自己。主动的提出工业援助的细节,以便于让对方迅的作出判断,进行选择。
他也是个外交界的老油子了。当然没有那么轻易的上当。
这次的任务很容易完成,但是,却要在中国的掌控之中,用李秉衡的话来说,那就是要实现他的全部意图。
这个时代的苏俄,相比后世被削弱了许多,抛开被同盟国占领与监管的土地不说,西伯利亚、外高加索、中亚等地都在中国与帝俄手中。实力几乎被削弱了一半还不止。
考虑到这种情况,提前让苏俄开始实现计击经济这一逆天的绝招,似乎很有必要。
而且,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开始全力展重工业,对苏俄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
苏俄不得不依赖于中国,虽然他们可以引入美国这个野心家来平衡。但是中国有先天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
列宁之前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工业建设的准备,录夺不生产的阶级资产阶级和贵族,废除外债。把工业、国营商业对内和对外的和整个信用系统的收人集中在国家手中等等。
这一切当然有可能让苏俄进行国内积累。以保证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所必需的工业展度。
但是,他也清楚,苏维埃极为缺乏资金,其次便是技术与工业原材料等。
他也认识到资源的要要性,在帝俄到处都在开采油气,挖掘煤铁的时候,很多苏维埃高层都开始沉不住气。
不如石油之都巴库,却在中国人的手中,这成为了苏维埃与中国关系疏远的关键所在。
“是的,中国工岖建设的经验来自于南华,目前的确极为成功。我国也愿意提供必要的工业援助,这其中包括了资金与技术。我们也极为乐意向贵国推荐我国最为优秀的工业机器,前提是在中国的指导下进行建设。另外,这次前来,李总理除了让我问候您,还希望由我提出。中国与苏俄共同开巴库及阿塞拜疆等环里海油气区的建议
列宁完全的无视了对方的模糊的所谓工业援助,而是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对方后半句话,共同开巴库?甚至还有外高加索的资源?
这让他陷入了狂喜与震惊,然后是疑虑与警戒,千奇百怪的思绪在他的脑海里飘过。中国人是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