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4节 诡异的政府继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4节 诡异的政府继承 (第2/3页)

中国的话语权,泣当然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不可否认,威尔逊是亲华的,也是极为友善的,认为组成社会体系的人的根源是可以被转变的,其观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性善论。他的这一学术思想来源于启蒙运动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克服固有的缺点而日臻高尚,人类社会也将藉此走向文明。

    李秉衡对他有深入的研究,当初在他竞这时,就通过华尔街向他提供了大笔的资金,这次德弗兰国际投资公司等在美产业大规模的向东北移植,也是威尔逊的回报。

    尤其是中国承认双重国籍,使得海外华人欢欣鼓舞,纷纷回国创业,或是购买美国在东北投资的公司股票,以及中国行的振兴东北实业债券、东北铁路债券。

    “光华,我们在欧洲行的第三批铁路债券已经销售一空,是否进行第四批的债券投放?”

    自从丁德去了欧洲之后,石清霜成为了他的财政顾问以及金融顾问。

    而石清霜也总是捡他想听的及时通报,并不过分打扰他。

    看着静静的站在那里的妻子,心中满是安宁,既然已经失去了一些,那么必然要珍惜拥有的一些。

    已经有六个月身孕的石清霜看起来略微丰满了些,但依旧清寒雅淡。仿佛是骨子里的气质。

    “继续!为什么不呢?他们敢买,我们为什么不敢卖呢?不就是囤积债券,准备择机抛售嘛。

    李秉衡忍不住的大笑起来,这帮国际投机者们的确狠毒,开辟了两个战场,不但囤积铁路债券,而且囤积中华元,准备一击致命。

    想法很好,可惜,李秉衡已经有了后招。

    到时候地板价的铁路债券不要白不要,这又是一大笔进账,加上投机家们想要打击中华元,正好借机洗白一大笔的国际资产;

    两人温情脉脉,许久没有这么清闲过,也是拜袁世凯所赐。如今全国上下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南北双方的军队身上,政务上的麻烦也少了许多。

    “总理,英法等国公使来照会,要求我方进行债务整理,并且予以清算。而且,关于政府继承方面的各项要点,对方也作出了提醒,要求我方提供备忘录,并且就相关事宜展开谈判。”

    顾维钧站在门外,将虚掩的门推开少许,声音不轻不重的进行通报。

    这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李秉衡赞许的点了点头。

    “那么,关于交还威海卫以及各项在华特权的谈判呢?是否他们要搁置?”

    “这个倒是没说,只是俄日两国公使措辞较为激烈,声称如果我方给出的答复不尽人意,那么他们将考虑不承认南京政府的正当继承。”

    李秉衡哑然失笑,老毛子跟小鬼子还真是异想天开,“他们一定有后招,也铁定跟袁世凯有关,密切注意北方的消息,一有异动立即让内阁开会。”

    这次英法俄日四再的动作极为不正常,显然别有用心。

    这个时候来谈债务整理,内在的含义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

    照道理,南北还没有统一,英法等国不会就这么的放弃袁世凯,向南京政府谋求政府继承,希望南京政府可以承认前清与他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政府继承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按照常理,是指同一国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由于革命或者政变导致政权更迭,代表该国的旧政府为新政府所取代,从而引起的权利义务的转移。

    对政府继承,国际目前普遍做法是:对旧政府签订的条约视其性质而定,平等互利条约应继承,对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条约一律不继承;对财产、档案一律予以继承;对债务尤其恶债是不予继承,对合法债务可与有关国家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

    但是,分歧与争议还是比较大,关于这个问题的谈判常常会花样百出。

    南京政府照道理会按照国际惯例自动接受满清政府代表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设定的权利义务以及以其名义拥有的国家财产或负担的国家债务。

    但是国际上在因革命或政变而生的政府继承的情况下,新政府则往往根据有关权利义务的性质及其自身政策和利益的需要而决定对有关权利义务的态度。

    所以,南京政府之前宣布不承认列强与满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列强毫无办法,尤其是在没有与南京政府生外交关系的情况下。

    所以他们指望袁世凯能够上台,取代南京政府,那么他们不但利益能够保住,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取得更多的利益。

    从这点看出,满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违反国际法原则的。

    可是无奈的是,这个时代所谓的国际法,其实只是国际惯例,都是列强国家兴之所至,想干啥就干啥。

    对于弱国,只有认命的份。

    南京政府如何应对,显然对时局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旧,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年的示曰是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在充满着喜庆二六:二讨的,加上后天又是腊八节,节日的气氛很是浓烈。

    还有二十多天就是除夕,马上就是新的一年,这今年跟往常很不一样,这是大建设的一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活力,像个新生的强壮生命,让人看了喜悦;

    不过也有许多人的心中不是那么安稳,南北双方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内战端倪已现,战争一触即,刚刚实现了民主共和,得到了自由的中国人民很不希望看到战火再一次的毁掉好不容易创造的一切成果。

    作为北洋军来讲,目前已经全面处于下风。

    由于前清海军的集体投向革命,导致北洋军手中没有军舰可用,海防也就成了空话。

    这意味着国防军随时可以从海路进,在天津登6,直扑北京。

    四,年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天津已经无险可守。

    大沽口作为天津七十二沽申的最后一沽,有着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一说。

    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可是,如今却成为了一堆废墟空惹怅惘。

    南京政府不知是应该感谢八国联军还是该谴责他们,让京津门户彻底向拥有历史最强海军的他们可以轻松突破封锁,直逼京畿。

    从战略上来谢,国防军完全占据了有利地位,攻击北京的重点是在德州,还是在大沽口,这成为了北洋军的困惑。

    为了两头防范,北洋军不得不用两个拳头打人,并且将其中一只拳头缩回来;

    本来就整编缓慢并且新兵一大堆,现在还要分散兵力,加上东北方面的压力,使得北京三面受敌。

    吴禄贞的东北集团军是南京政府组建的唯一一个集团军,一定意义上,也显示了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国防军批整编万个师,虽然整军计划推出不久,但是之前已经开始了整编工作,所以也很顺利。

    东北集团军下辖旧个师。加上两个三旅六团的教导师,总兵力达到了丑万,目前已经整编完了旧个德械师,余下的个师将全部使用南华械。

    包括伊犁军区的批整编的斯步兵师,都是使用的德国武器装备,接受了德**官团的刮练与培养?

    东北集团军的整军计利非常迅,并且重点满足了两个教导师的组建。

    南京政府定了三个教导师的番号,分别为驻南京的第一般导师,驻东北的第二及第三教导师,目前东北集团军已经将第二教导师整编完毕。

    之所以这么高效率,是因为原南华驻东北的两个王牌师全部纳入到中国国防军范畴。并且在他们的基础上扩编为两个教导师。

    吴禄贞为了尽快让这两个教导师成形,不惜将第六镇整体并入第二教导师,而且对第三教导师的组建也是多方优先。

    三旅六团,配齐了南华产的所有最先进武器,包括各式火炮,而且。为了使得这支部队具备强悍的战力,李秉衡还是说服了反对者,给这支部队配备了大量的军用卡车与摩托车,使得教导师具备了一定的摩托化意义。

    而在南京秘密组建的第一般导师,则是彻头彻尾的一支摩托化步兵师,在将来,更是打造机械化步兵师的基础?

    从这支军队配备的武器装备来看,军费支出相当于四到五个甲种师,委实让人要吃上一惊,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到,这支部队是针对日本的师团制6军的。

    ,鳃8年,日本6军将国内原有的六个按地域利分的镇台改称师团。序号从第,至第”凹,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近卫师团。

    师团编制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相当于团再加炮兵、辐重和骑兵联队,平时兵额,万人,战时足额则过2万人。

    甲午战争前成立的七个老牌师团,后来一直被日本6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从甲午战争结束后成立了第乃小第口师团,日俄战争时期成立了第至第旧师团,日俄战争结束后成立了第口和第旧师团。占领朝鲜后为弹压当地又建立了第旧、第力师团。

    序号从7至力的师团。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大正裁军”时这类师团解散了四个,剩下口个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旧个,是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日俄战争后,日本为维护其殖民利益,派遣2个师4万人的兵团进驻关东州及南满铁路附属地,并设立关东总督府?

    次年,总督府改为都督府,下设6军部,辖,个6军师团、6个独立守备营、旅顺重炮营和宪兵队等。

    所以,目前驻扎在本溪一鞍山一线的第二教导师基本上可以独自抗衡日本的关东军。

    而驻扎在朝鲜的两个乙等师团兵力不足三万,装备也远远落后于一等师团,一旦开战,等到他们从朝鲜赶来,战局只怕已大不一样。

    所以,东北集团军两个教导师以及旧个步兵师的编制,基本上可以满足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