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节 外交战 (第2/3页)
供了大笔军事援
土耳其打得越顽强,对局势的影响也就越大,协约国不愿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那么李秉衡便反其道而行,在巴尔干问题上给协约国设置障碍。
南华的军事援助不是白给的,土耳其方面不仅给了南华在商贸上的优惠,而且还给予南华在其领地内的多项权宜,就如同德国一样。
最为重要的是,李秉衡授意南华的几大财团进入伊拉克与科威特,大肆收购土地,并且开办公司,加大了对两地的渗透。
伊拉克与科威特还都是土耳其名义上的领地,虽然受到了英国的侵蚀,但是法理上土耳其有权利让南华财团得到想要得到的。
虽然土耳其在阿拉伯半岛事实上的领地除了麦地那与已经卖给南华的南部也门,但名义上还拥有的领地相当的庞大,对伊拉克与科威特依然有一定的控制。
不仅是伊拉克,从,口,年起科威特就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蝴年英国强迫科威特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但就跟埃及与苏丹一样,英国始终没有敢明目张胆的宣布吞并这些地区。
英国对土耳其领地的侵蚀是的奥斯曼帝国产生了亥骨铭心的仇恨,正是基于这种仇恨,李秉衡利用这个机会轻易的得到了伊拉克与科威特的大量土地。
甚至南华方面高调的宣布。将就埃及与苏丹的商贸问题与宗主国土耳其展开磋商,希望能够得到英国的谅解。
这极大炮触怒了英国,即便是德国,也不敢如此张狂的挑战它,这使得英国国内不断的出现对南华宣战的呼声。
英国人心知肚明,南华背后的决策者实际就是李秉衡,他是在利用巴尔干战争以及英国在土耳其名义领地的权益对英国施加压力。
中国问题的核心在于英国,最大的阻力便来自于它,法国现在的精力都在欧洲的6地上,而沙俄与日本则还在勾心斗角。
这是收回四国在华特权的最佳时机,过了这个,村也就没了这个店,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南华提出了从土耳其的科尼亚修建到科威特的铁路这一要求。土耳其方面鉴于英国在巴尔干战争中对巴尔干同盟的帮助。当然是求之不得,有人故意找英国人的茬,公然挑战英国,他们拍手欢迎。
英国的确对南华的这一系列手段已经忍无可忍,但他们明白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问题,带着强烈的怨念,朱尔典低着头走进了南京政府在上海的谈判地点。
“我们要求抗议,希望南京认真对待本次谈判,尊重各国谈判代表,希望你们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朱尔典一上来就开始威,当然,他是谁,远东最有权势的外交人员,南京政府居然只派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交人员,外交部总长次长无一出席。
这让各国代表无比愤慨,沙俄不但派出了库朋斯齐,而且还让廓索维茨从旁协助,务必要维持在华利益,并且取得外蒙与唐努乌梁海的权益。
朱尔典的威并没有起到作用,过去他们在中国横行无忌,甚至满清大员都要对他们点头哈腰,让他们养成了许多坏习惯,所以,李秉衡的意思是晾一晾他们。
朱尔典等人之前都在码头见到了南华来访舰队,不约而同的受到了震撼,心情还没有平复,心理上完全不能接受南华海军力量的强大,所以心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衡。
再加上南京方面有意的轻慢,这些平时骄狂惯了的外交恶棍当然要爆一番。
这天的谈判当然是不欢而散,朱尔典等人吃了个下马威,心里很是不忿,提出要求。如果南京方面不派出相当级别的外交人员,那么他们将不再参加谈判。
第二日朱尔典等人得到通知,南京政府外交总长陈友仁将亲自参加谈判,中国人终于低头了,这让朱尔典大为欢喜,长出了一口气,心里想着怎么都要找回场子来。
不料吃过午饭谈判开始半个,时辰,陈友仁依然没有到场,让朱尔典等人几乎要掀了桌子走人。
抱歉抱歉。让各位久等了,鄙人刚刚接待了友邦贵宾,姗姗来迟,还望勿怪。”
陈友仁满面春风,一面抱拳示意,一面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悠然自得,脸上的兴奋表情怎么都遮掩不住。
朱尔典等人都犯起了嘀咕,莫非中国又从友郝身上得到了什么好处,开心成这样。
“陈先生,在谈判之前,我有些话要讲,这次的谈判如果想要有个,结果,必定要有诚意,大家坐下来好好讨论。我们应当拟章程,关于本次谈判的各项注意事项,大家一一遵守,这样才能尽快达成一致。”
陈友仁探头问道:“不知是何章程?”
朱尔典见他脸上恢复了平静与严肃,竟像换了个人一般,忍不住心中一凛,这是个难缠的对手。
“为了保障各国公使的安全,我提议将谈判场所改为公共租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