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节 收复唐努乌梁海 (第2/3页)
出身,最受熊成基喜欢,就因为对方身上的一股悍气。以及一股联汇功。就是太爱杀人。尤其喜欢屠杀老毛子,每次都要尔曰引前线督战,顺便过过枪瘾。
“袍哥人家,义字当先,绝不拉稀摆带。”
这是他的口头禅,常挂在嘴边,仿佛别人不知道他当过重庆地方的老夫。
熊成基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笑骂道:“如今列强等着我们送给他们出兵干涉的借口,低调点,要真把那帮人杀了,这场胜仗就白打了。”
“这帮人全部被拉去修路去了,修好了科布多到克孜勒的公路,他们的罪也就赎完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他们的命也到头了。只怕路还没有修完,这些俘虏就全部死绝了。
接下来他们会进驻克孜勒,并且准备将俄军彻底赶出唐努乌梁海,当然需要更为方便的交通。
阵说最起码七八年后,才会有兰州的铁路修到新疆,所以,现在必须要尽快修好伊犁到科布多,以及科布多到克孜勒的公路,不仅对来往商民方便,也对国防战略有积极的作用。
安德维奇带着部队经过克孜勒的时候,强烈的感受到了当地蒙人的仇恨眼神,他们是失败者,彻彻底底的失败者,沙俄帝国过去在这里的努力付诸东流,全部成了白费功夫。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他们挖空心思的想要在事实上占据这块土地,并且不惜帮助外蒙叛军动对科布多的攻击,割断中**队进入唐努乌梁海的路径。
可是他们还是错误的估计了蒙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们内心还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沙俄的殖民政策遭受了彻底的失败。
安德维奇清楚自己如果进驻克技勒,那么恐怕当晚便会遭受袭击,中**队跟当地蒙人已经成为了牢不可分的共同体。
他们还会回来的,这里离乌金斯克太近了,从这里出的中**队可以北上切断东西横贯的西伯利亚铁路,西进可以切断伊尔库兹克与库伦的联系,恰克图也在他们的威胁之下,沙皇会睡不着觉的,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杀回来。
熊成基在望远镜中忧心仲仲的看着哥萨克骑兵撤退是耀武扬威的向着当地蒙人挥舞着马刀,甚至依稀能看到他们龇牙咧嘴的表情,心中满是沉重。
对方只不过是暂时退出这片土地,一旦形成绝对优势兵力,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再次杀进来,杀进这片他奋战数月的土地。
即便是面对一帮由半字不识的农民组成的沙俄军队,他们依然力不从心,艰难的环境与生存条件,以及困难的补给,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障碍。
如果是在国内,他有信心依靠一个整师的力量对抗沙俄十万人的兵力,但是打赢了这场仗,情况依然严峻。
为了在这里作战,他不得不放弃了半自动步枪,而是选择了旧式步枪,一款四式的改进型,专门用于沙漠等恶劣环境作战,要知道,南华国内大部分师都已经装备了半自动步枪,更加先进的自动步枪也在不断改进中,离列装部队并不遥远。
他们失去的够多了,冲锋枪、榴弹炮、重型军用卡车,仿佛他们并不是正规军,而是游击队,他们半数人还在使用缴获的俄式装备。
这种日子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也许更久,熊成基清楚的知道一切只能靠自己,国家没有能力也没有金钱为他们在这里修建铁路。
他们所有的补给都是通过大同运到伊犁,然后从科布多转移到他们手中,如果外蒙能够收回,那么他们可以从库伦得到补给,整个外蒙将会连成一片,背靠祖国,与老毛子决一死战。
可是,沙俄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放弃,让中**队这么舒服的在西伯利亚铁路旁边虎视眈眈,在他们的重镇伊尔库兹克不远处随时准备捕猎。
远处的草原上传来了熟悉却又陌生的歌声,却是用汉语唱的,听来这么亲切。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一遍又一遍,这才知道是民国政府新近推出的中华民国国歌,许多在外征战的官兵竟不知道自己的国歌是怎样的。
许多人听了不自禁的流下泪来,满是硝烟的军旗挥舞起来,部队里许多人都是少数民族,甚至还有廓尔咯、突厥斯坦各族人,但他们也跟着唱了起来。
熊成基自己的国语也并不标准,现在国内已经不再称呼汉语,而是叫做国语,普通话,在军队,当然要服从这个命令。
忽然感觉自己的灵魂被触动了一下,内心滚烫起来,“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一直以来,他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内心深处总有声音在告诉他们,他们是在为祖国而奋战。
“军人的职责在于守护。”
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中华的国土,任凭谁也无法将它们抢走,哪怕付出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