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3节 农业现代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3节 农业现代化 (第2/3页)

者之不同而实行递增奖金和重奖农家养植的办法。

    他指止叫“希望农牧产之达,必主乎多数。但大农与小农、爹纵习,数之收效,有难易之不同,则奖励率即不能无高下之差异,今更说明于下:扩充棉产,奖重大农,非大农不能有此扩充能力,故就所拟奖率平均之。万亩之奖为千元,合每亩一角;五万亩、十万亩之奖,合每亩一角二分;二十万亩之奖。合每亩一角五分。改良棉产,奖重小农,小农之致成绩也难。而开通风气也普。故个人之奖。每亩二元;农会、农校等之奖,每亩一元五角;至公司则专卓于此,成绩更易,故每亩奖一元。扩充改良制糖之原料,利在大农。故奖率之递增,与扩充棉产略同。牧场之改良美利奴羊,少数之繁殖难,多数之繁殖易。故改良三百头之奖。每头合三角三分零;改良一千头者,每头奖三角;改良一千五百头者,每头奖二角六分零;改良二千头者,每头奖二角五分。”

    这些与李秉衡的思路大致相同,而且张寥显然是此中高手,将奖励数额设置的相当精确适宜,中华元是经过周密论证的,完全从当前的中国需要,综合了商品生产、贸易能力、购买力等方面的因素,张寥竟然能够这么快整理出了这份条例。的确是个能人。

    “哦,对了,季直公,东北垦荒已在进行,这些都是那边传回来的信息与资料,进展还算顺利。”

    全国垦荒。东北是重中之重,关系到边防战略,丝毫马虎不得,这也是五个师的土著军团分散到东北边境的重要原因。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自清朝前中期开始,到闪世纪末力世纪初,已开始实行以官方屯垦为主的全面垦荒政策,但尚缺少统一的办法,弊端丛生。

    李秉衡组阁后,作为试探张寒的态度,他致电对方,希望能够得到对方在鼓垦荒政策上的指教。这才有了现行的《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这倒的确是张幕的功劳。

    张寥对开垦荒地之事向来非常重视,早在清末时他自己就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从事于盐碱地的开垦事业。

    这次出任农商总长后,他力图把开垦荒地的事业推向全国。竭力主张开放国有荒地供人民开垦,热情支持地方政府的飞荒事业。他指出:“窃惟国家富力之消长。恒以物产之衰旺为枢机。居今日而欲救贫,道莫要于垦荒,而尤以先行整理官荒,为入手时一定不移之办法。吾国幅员辽阔,国有荒地甚多如克逐加清理,一律招人领垦,则非特地无旷土,目前可消纳游民,而将来飞熟升科,并足增国家收入。”

    跟李秉衡一样。他也尤其重视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的垦荒事业,认为开垦边荒,除了具有开垦一般荒地所具有的意义外,还具有移民实边,保卫国土的特殊意义。

    “开垦荒地,以黑龙江为,黑龙江最北大省,幅员辽阔,沙俄与日本殖民野心越来越大,在边境盗垦情况严重,反而中国人在边疆地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只怕俄人日人盘踞当地,趁虚而入,边境纠纷尤为严重。”

    不等李秉衡说话,又话题一转,说到内蒙古的时局,虽然内蒙古在东北国防军武力威胁下,不敢公然大规模反叛,但是离心甚重,时有不轨之举。

    对于开垦蒙古荒地,他还是颇有心得:“借着垦荒,尽量废除前清理藩院在内蒙古施行的劣政。如此蒙人欢欣鼓舞,联络民族感情。让蒙人不为外人所利用。边内外贫苦人民从垦荒中获得收益,生活有了着落,也是善政。另外。地辟民聚则边自实,中央也可少操心。同时,我政府助其经营,使蒙人知感,足以收共和统一之真际表示以对外,大好。”

    目前开垦荒地主要分为国有荒地与边疆荒地。

    国有荒地种类为:江海山林新涨及旧废无主未经开垦的土地,包括江河湖海涂滩地、草地或树林的。以及卤斥地、砂硅地等。边荒范围为:直隶边墙外,奉天东北边界,吉林边界,黑龙江、山西边墙外,陕西边墙外,甘肃边墙外,新疆、广西、川滇边界。这些荒地的种类和范围显然是那些尚无利用和人烟稀少地区的荒地,开垦这些荒地,不仅将变废地为良地,增加耕的面积。而且将带动人口稠密地区的人民向人口稀少地区迁徙,既可收移民实边之效,又可使人口区域分布趋向合理化

    要想彻底利用土地,必须形成官垦、商垦和私垦并起的局面。如在东北地区大量放垦国有荒地,并采取鼓励措施吸引关内人民前来垦荒。在西北地区,鼓励开垦皇家围场和荒地,民垦力量不够那么就开办官垦。在东南沿海地区。鼓励商团与民间进行滩涂开垦,利用土地。

    民国成立至今,全国已经有乃6家农垦公司相继成立,这些农垦公司大多在不同程度上来用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