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6节 引进外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6节 引进外资 (第2/3页)

全民皆兵充满着对外战争渴望的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国家,一旦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充满着不可知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地,那就是这个国家充满着破坏力,也充满着毁灭的**。

    收回开平煤矿只是个小插曲,由于英国法庭多年前就已经宣判了张翼胜诉,所以英国商人强占开平显然是不恰当的,但是英国政府故意如此,谁叫中国软弱可欺呢。

    可是现在民国政府没有给出任何理由与解释就没收了开平煤矿,并且立即驱逐了开平煤矿所有外籍人员与业主,实在是太过嚣张。

    英国人对李秉衡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如何对我,我便十倍奉还,这样的人很令人头痛。

    相比德国就从李秉衡那里取的了许多的好处,两国的关系就能证明一切,那就是说,对待中国也不能再跟以前一样,要欺辱就欺辱,要打压就打压,完全当成一块肉,要怎样就怎样。

    李秉衡错误的估计了大英帝国的骄傲与自信,他们并没有被吓到,相反,他们在极力推动沙俄与日本的进一步谅解,形成对中国与南华的钳制,进一步削弱德国的战争潜力。

    “英国人很聪明,他们知道双方的矛盾是着法缓和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不想放弃在华权益,我们就永远没有和解的可能。他们也不需要对我们宣战,也不需要进行战争威胁,战争威胁对我们是没有用的。他们只需要支持沙俄与日本。尤其是日本这个盟友

    唐绍仪与张塞到了南京后,伍廷芳与陈友仁荆情的接待了他们,并且就目前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探讨。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与列强的关系,如何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在唐绍仪看来,这是南北双方的共同问题,与袁世凯的私心无关。

    唐绍仪认真的打量着陈友仁。这个与伍廷芳一样,同样出身与华侨家庭,但是锐气更甚,年轻的惊人的南方外交第一人。

    伍廷芳虽然能力卓着,但是李秉衡主要让他处理外交法案以及整理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的各项条款与合约,让陈友仁独自承受列强的攻击。

    张寥却在内心喝一声彩,李秉衡的确有用人之名,伍廷芳年迈,虽然也是个外交强势人物,在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也曾有过强硬的一抹色彩,不过精力气势显然不能应付眼前复杂多变,万分艰险的外部环境,而陈友仁这个无名小辈之前并不为列强所熟识,并不了解他的风格与手段,也就无法很快采取适应的对策。

    事实也证明,英法等国接连吃了几个亏,陈友仁用他的鲜明色彩将新中华的外交渲染的极为明艳,他的执着与强硬,冷静而睿智,以及高人一等的洞察力使得南方政府在外交上毫不落于下风。

    “听说有个让沙俄公使灰头土脸。夹着晃巴北返的少年英雄,如今闻名不如见面,实在是可喜可贺。长江后浪推前浪,文爵伍廷芳字,后继有人啊。”

    张寒对于陈友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显然对他前段时间的表现非常满意,如今英法等过摆明了是要让沙俄与日本当打手,阴谋颠覆南方政府,但是在外交上毫不落于下风。有力的打击了对方企图让新中国被动陷入战争的图谋。

    伍廷芳也是得意万分,他的理想是司法独立,所以外交上有人出来主持大局,他是很乐意的,而李秉衡也答应他,将来让他主导司法独立的建设,这也让他心满意足的甘当陈友仁的副手。

    唐绍仪并没有把陈友仁当对手。反而带着几许敬意,因为对方做到了他无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接连粉碎了沙俄在唐努乌梁海问题上的不良企图,在谈判桌上进退自如。使的列强暂时无法在南方政府事实上收回海关关税主权问题上进退两难。

    如果最后能够最大限度的收回列强在华特权,那么这是个伟大的外交胜利,作为中国外交人员,这也是他的心愿,有人愿意帮他实现,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虽然他目前不明白南京政府不顾列强出兵干涉的危险而高举收回列强特权旗帜原因所在,但是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南京政府可以办到,即便希望渺茫。

    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挣扎的,目前南北双方需要一致对外,借着满清到台的最佳时机统合内部力量。向列强争取各项特权的收回,租借地、租界、关税、铁路、领事裁判权以及驻军等各项屈辱条约,这些都是中国崛起的狂皓,必须要打破它们。

    几人家暄着,坐在南京政府的自美国赠予的政府公务专用福特轿车之中,心思各异的行驶在南京的街道上。

    唐绍仪看着气象一新的南京街头,心中充满着感慨,北京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各项善后事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稳定局势任重而道远,许多工作都在停顿中,甚至瘫藻中,最关键的,是政府没钱,而且南北双方谈判局势没有明朗,袁世凯也名不正言不顺。圆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